张象举结合青州地域文化不断创新,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抖空竹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杂技活动,青州抖空竹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集娱乐、健身、趣味、技巧于一身,深受大众喜爱。张象举是青州抖空竹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花样,将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
大图:张象举现场指导韩天旭抖空竹。
右上小图:刘艳华表演抖空竹。
右下小图:张象举表演抖空竹“云门献寿”。
传承人档案
张象举,1957年出生,家住青州烟厂宿舍。45岁开始跟着岳父学习抖空竹,是青州抖空竹的第四代传承人。他结合青州独有的地域文化,创造了“云门献寿”“范公提水”“三进阜财门”“东夷脚踩风火轮”等多姿多彩的空竹花样。同时,他还将抖空竹发扬光大,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生空竹爱好者。2015年12月,被认定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非遗档案
抖空竹,又叫“风葫芦”“响老牛”“风竹”“天雷公”等,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杂技游戏活动,它集娱乐、健身、趣味、技巧于一身,深受大众喜爱。抖空竹者双手各持两根小木棍,一手提,一手拉,加速空竹旋转,随之发出鸣叫声。早些年间的空竹是竹木做的,如今演变为塑料带轴承的。青州抖空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青州古老的传统文化,早年间在青州的东关、南营街、北城、夏庄等地都有这项抖玩技艺。后来得到发展壮大,逐年发展了众多的抖空竹爱好者。2015年12月,青州抖空竹被认定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精彩表演游客连连叫好
由阜财门进入青州古城景区,游客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张象举和妻子刘艳华的抖空竹表演,只见他们动作敏捷,时而下蹲时而跳起,空竹在控制下发出“呜呜”的声响,引得围观游客连连叫好。
看到张象举挥洒自如的空竹表演,不少游客忍不住向他请教抖空竹的绝技,可试不了几下,就感觉玩不转了。“以前曾在广场上看到有人玩空竹,觉得很简单,可上前一试才发现,转不了两圈,空竹就掉下来了。”从滨州赶来的游客赵先生在体验了一番后说,抖空竹需要时间去磨练,速度、平衡、抖动的幅度都要拿捏得准,才有可能转起来。
“注意平衡,右手低,左手抬,右手用力,将空竹悠起来,保持身体与空竹的平衡。”10岁的韩天旭家住青州市云门山花园小区,当天跟着妈妈一起逛古城,在看到张象举的表演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场学起了抖空竹。第一次接触抖空竹的韩天旭有些紧张,试了好几次都转不起来,在张象举手把手地指导下,他才慢慢地找到了感觉。在反复练习了半个小时后,韩天旭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我第一次玩抖空竹,虽然有些难,但是我很喜欢,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跟着张爷爷学习。”韩天旭说。一次购买空竹的经历让他爱上了空竹
今年61岁的张象举老家淄博,4岁时跟随父母来到青州生活。在青州生活了50多年,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青州人。45岁时,张象举跟着岳父开始学习抖空竹,现在是青州抖空竹的第四代传承人。
退休前,张象举在青州卷烟厂工作。一次单位派他到成都出差,临行前,岳父特意嘱托他帮着买一个“响老牛”。当时的张象举对空竹一无所知,更不知“响老牛”其实就是空竹。
带着岳父的嘱托,工作之余,张象举走遍了成都的大小巷子,最终在锦里买到了岳父想要的“响老牛”,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空竹。“那个时候的空竹是木头做的,在买的时候,卖家就教我怎么玩,我试了几次觉得很有意思。”正是这次购买经历,让他喜欢上了空竹。
回到青州后,张象举开始接触空竹,工作之余在家练习,可怎么也找不到抖空竹的小窍门,总是抖几下就失败了。后来,他拜岳父为师,在岳父的指导下,渐渐地找到了感觉,掌握了空竹的平衡感,开始玩起了传统的花样。“我拜师时,岳父就告诫我,玩空竹要吃不少苦头,劝我不要太认真,可我觉得既然喜欢就要做好。”从此之后,张象举和空竹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练好动作,偷偷躲到土坑里练习
“空竹爱好者没有一个不挨打的。”张象举说,空竹在转动起来后,转速非常快,有时不好控制,经常掉下来打到自己的腿和胳膊。张象举的双腿上如今还留着十几个被打的疤痕。
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除了请教岳父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跑到北京等地,与同行互相交流、切磋,学习和创新花样。
2012年,张象举去河北保定参加全国空竹比赛,来自河南的选手表演了一段“白龙吐珠”,让他十分感兴趣,当场向同行请教并录了视频拿回家慢慢学习。“一共有七八个动作,在现场也掌握了动作要领,但回家练起来却非常困难。”当时青州的东夷文化广场刚刚开建,张象举怕人笑话,就偷偷躲到挖好的土坑里练习,单轮空竹转速达到每分钟800到1000转,由于不熟练,其中一个动作在练习时没有控制好,当场就把他的指甲盖掀了下来,疼得他半个月没敢碰空竹。受到打击的张象举并没有放弃,指甲长好后,他又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练会了那个动作。如今的张象举已经掌握了三四百个抖空竹花样,在“捞月”“仙人过桥”“左右翻花”“盘丝”等传统花样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创造了“左右反抛”“孔雀开屏”“杂技顶杆”等花样。同时,还结合青州独有的地域文化,创造了“云门献寿”“范公提水”“三进阜财门”等空竹花样。每周到学校讲课,培养一大批爱好者
经过发展,如今的空竹由原来的木空竹演变为现在的塑料带轴承空竹,转速更快,花样也发展至近千种。青州抖空竹在张象举的推广下不断壮大,空竹爱好者也越来越多。
2011年,青州市成立了青州市民族空竹俱乐部。2013年,抖空竹被青州市文化局纳入青州非遗民俗艺术团古街民俗表演项目。2015年,中国民间春晚导演杨志平来到青州古街选节目,被抖空竹的精彩绝活所吸引,并邀请抖空竹表演人员进京参加春晚决赛,精彩刺激的表演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最终从全国106个决赛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铜奖和春晚特别贡献奖。
2015年,青州市还成立了潍水空竹传习所,抖空竹开始走进学校、企业、敬老院等,精彩的演出深受大众喜爱和欢迎。张象举每周到青州实验小学、西苑小学和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讲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认识和了解青州的抖空竹文化。近几年,青州的抖空竹还走进临朐、昌乐、寿光等13个学校,青州抖空竹在张象举等人的努力下逐渐发扬光大、焕发出新的光彩。
文/图本报记者刘燕
新闻推荐
元宵节当天,灵岩寺旅游区内游客络绎不绝。(武文佳摄)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万盏福灯映心田”在灵岩寺旅游区成功举办,该活动的落幕,也为为期半个月的“2018年灵岩寺戊戌新年祈福会”画上了圆满...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