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根据尸体损坏程度,判定嫌犯是否说谎;他们的一纸鉴定,往往决定着法律红线是否被逾越……他们就是法医,能让死去的人“开口说话”,还原事实真相,为伤者和死者讨回公道。现年42岁的张晓华,已在法医一线奋战了15年,共勘验各类刑(交)现场1780余起,出具伤害案件、交通事故等活体伤情检验鉴定书11900余份,伤残鉴定书3900余份,尸体检验1800余具,酒精检验50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
一个难忘的生日
挖尸块手被刺破,死者是艾滋病患者
2015年4月15日凌晨,青州发生一起恶性杀人碎尸案。4月30日,青州警方在抓获嫌疑人后,通过讯问,其供述了抛尸地点。青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专案组民警立即赶往位于济南市东南郊区的抛尸地点。当天是张晓华的生日,他正值轮休,父亲还重病住院,但放心不下的他还是跟随专案组赶往了济南。
在抛尸现场,随着泥土被一锨锨铲除,包裹尸块的塑料袋逐渐显露出来。因事先调查得知死者是艾滋病患者,身为法医的张晓华深知其中的风险。尸块显露后,他便让其他人退后,他开始独自挖掘、搬出尸块。虽然已经非常谨慎地戴了三层防护手套,在搬动最大的塑料袋时,张晓华的手还是不慎被尖锐的骨头刺破了。
“当时就听他说了一句‘扎手了\’,摘下手套一看,右手被刺破了,手套里都是血。”刑警大队二中队指导员董志波回忆道,那一刻现场一片沉默。随后,大家纷纷劝张晓华立即去当地医院处理伤口,但他表示,尸体已处理大半,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还是先把手头的活干完。“他用水简单处理了伤口,换上新手套把七块尸块全部挖出,逐块摆放拼接好,最后说,‘齐了,尸体一块也不缺’。”董志波说。
强化用药一年,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此时的张晓华已经是艾滋病三级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根据暴露程度分一级、二级和三级,三级就是比较严重的职业暴露级别,需要进行强化用药。张晓华当时到达青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暴露时间在24小时之内,根据他的暴露源,疾控中心综合评定他是职业三级暴露,需要立刻进行艾滋病的阻断治疗。
如何跟家人说?张晓华心里很忐忑。父母都八十多岁了,父亲还身患重病。而且他和妻子当时正合计着要二胎,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开口跟家人说这事儿。那天,张晓华在办公室呆坐到晚上9时。
回家后,张晓华跟妻子说了事情的经过。妻子也是医生,听完后更多的还是对丈夫的担忧和关心。怕老人担心,直到现在这件事都瞒着老人。
阻断治疗服药期间,张晓华晚上疼得翻来覆去睡不着,饭也吃不下,腹泻、呕吐,很是受罪。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晓华还是坚持在工作一线,一天都没有耽误。法医是项特殊工作,人手紧,任务重,而且他如果请假在家修养,父母问起来没法说,怕瞒不住。
时隔一年后,张晓华到青州市疾控中心做最后一次血液检查,化验结果出来后,一家人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一个不变的回答
喜欢这职业,还会像以前那样往前冲
“4·15”杀人碎尸案发生后,曾有人问张晓华,这么危险的行当,你还要继续干下去?下次再遇上这样的事儿,你还像以前那样往前冲?张晓华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这是身为人民警察,身为法医的职责所在。
“真的是喜欢这个职业。可能在别人眼里觉得这工作血淋淋的,挺可怕。但在我看来,可以发现很多东西,能给案件侦破提供关键性线索,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总能让‘死者开口说话\’,为被害人讨回公道,这种成就感是无法替代的。”张晓华说,通过那次意外,以后现场勘查时,他都会要求同事们一定做好防护措施。
“有一次出现场,有人在出租屋里上吊了,到了现场尸体还在房梁上挂着,我让他们把绳子剪断,我在下面接着尸体。结果那人没经验,没打声招呼就把绳子剪了。”张晓华回忆道,当时尸体一下子就照面儿“扑”过来,差点来个“亲密接触”,那次真的吓了一跳,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
在2006年“2·10”爆炸案、“2·25”出租车司机被杀案、2013年“6·06”故意杀人案等重大案件侦破过程中,张晓华凭借细致精湛的专业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现场分析嫌疑人作案过程、准确刻画嫌疑人心理特征,有效缩小了侦查范围,提取了重要痕迹物证,为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有力证据。
伤情鉴定一碗水端平,面对质疑耐心解释沟通
除了各种各样的案发现场和解剖室,青州市中医院的法医门诊也是张晓华的工作场所之一。每隔一周张晓华都要在这里轮值,一周时间接手的活体鉴定要在下周全部赶出来,每一份签字的报告都涉及到案件的定性,必须保证客观公正,容不得一点马虎。
“很多来做鉴定的当事人都是带着情绪来的。比方说,有的人是轻微伤,但他就觉得自己是轻伤,觉得你给他鉴定轻了,你就得跟他解释沟通。面对被害人、嫌疑人,要一碗水端平,这非常关键。”张晓华说。有的当事人对鉴定有疑议,面对质疑,张晓华都会耐心地给当事人做好解释、沟通工作,直到当事人或家属没有异议,认可鉴定。“不光是我,我对科室的其他人员也是这么要求的。你多搭上一句话,多解释一句,老百姓就放心了,明白了。”张晓华说。
工作的性质让张晓华分外严谨,甚至“较真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可能都有些“偏执”。对每一起鉴定,他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放过一丝细节,因为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冤假错案。“每个人这一辈子平均遭受三次不法侵害,可能一次,也可能多次,就算出错率再低,就算是万分之一,对当事人来说也是百分百的错案,万一给人家鉴定错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张晓华神情严肃地说。
自打从事法医工作以后,张晓华一天都没有松懈过对专业技术的提升。他以技术破案为重点,认真钻研,自学各种专业刊物,参加专业培训,虚心向专家请教。在工作中,基层工作接触的案件错综复杂,每一个案件破案后他都会翻阅现场及侦查案卷,了解、重温犯罪过程、犯罪心理,明确每一处损伤的形成机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鉴定水平和鉴定质量。
率先规范鉴定书规则,牵头制定法医临床鉴定规定
1997年进入公安系统后,张晓华在交警队和刑警队间辗转两次,先后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法医鉴定资格、法医中级专业技术资格。2004年底,张晓华率先规范了鉴定书规则,此项工作使青州市公安局在2008年全国执法档案大检查时部分档案作为潍坊市局法医整卷的样本。2007年,在人员少,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他筹划组建了交警大队法医室、技术室、化验室及物证室,在潍坊各县级市交警系统中率先购进使用气象色谱检验。2013年,针对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要求,他牵头制定了关于法医临床鉴定的规定,规范了委托、受理、检验、审核及送达等各个环节,保证了法医鉴定意见的规范性、合法性、准确性,并在潍坊各县市区推广开展。
现任青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法医物证室主任的张晓华负责着该市的法医、理化和DNA工作,这项工作是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案件性质的重要根据,也是鉴别案内其他证据是否真实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法医鉴定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司法公正与否。
这是一个苦差事,要和许多伤者和各种各样的尸体打交道,工作没日没夜,24小时随时可能出现场,时常面对高度腐败、气味难闻的尸体和血淋淋的场面,没有强大的内心,还真是难以完成。
“有案子第一个上,有荣誉先让给同事”“平时笑眯眯的一个人,在工作上业务上却极具权威性”“对下属体贴、照顾”……这是张晓华的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
全家人的支持成为坚强后盾,激励他实现人生价值
张晓华的妻子刘伟伟是一名妇科医生,夫妻俩平时工作都很忙,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这也是张晓华最愧疚的地方,而刘伟伟对丈夫却一点怨言都没有。
“我妻子话很少,以前我出现场她也不会多过问什么,自从‘4·15’杀人碎尸案那件事发生后,现在临走她都会嘱咐一句,‘注意安全,小心点儿’,我知道她担心我。”张晓华笑着说。
刘伟伟说:“我也从事这一行,所以我理解他,支持他的工作。就希望他一定注意安全,家里老人、孩子、我,都希望他平平安安。”
张晓华的父亲身患肺癌,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张晓华在工作之余都守在父亲床前忙前忙后地伺候。即便在陪床期间,每次单位有急事来电话,张晓华八旬老母亲都会催着他赶紧去,不要耽误工作。“我父母都是老知识分子了,从事医疗行业一辈子,对我要求很严格,觉得工作上的事情不能耽误。”母亲很普通的一句话,就能让张晓华放心地去工作、去出现场。“我真的很感激他们,这么理解我,支持我。”张晓华感慨地说,家人就是他坚强的后盾。
张晓华用脚踏实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他的法医生涯中,他共勘验各类刑(交)现场1780余起,出具伤害案件、交通事故等活体伤情检验鉴定书11900余份,伤残鉴定书3900余份,尸体检验1800余具,酒精检验5000余人次。靠着过硬的技术,强有力地支持了刑事案件的侦破和交通事故等民事纠纷的处理。本报记者张少华实习生王丽霞
新闻推荐
在古人眼中,九就带上了至尊、至极的意味,中国人对庞大事物的想象也就围绕着九来展开。中国人如此看重九,思维深处其实是对自然、历史、文化的尊重。天地广大,历史悠久,而文化深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