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青州新闻 > 正文

肥城卫所官军修长城

来源:泰安日报 2017-04-10 10:20   https://www.yybnet.net/
 

□赵学法

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上,发现了一块记载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修筑长城的石碑,碑文明确载有肥城卫所官军参修长城的史事及肥城卫所千户张廷胤的名字,从而让后人知晓当年修筑长城的艰辛及肥城人的坚守精神。

碑刻的记载

肥城的坚守

八达岭长城发现的石碑刻立于万历十年农历十月,全文如下:

钦差山东都司军政佥书,轮领秋防左营官军都督指挥佥事寿春陆文元,奉文分修居庸关路石佛寺地方边墙,东接右骑营工起,长柒拾五丈二尺,内石券门一座。督率本营官军修完,遵将管工官员花名鉴石以垂永久。

管工官:

中军代管左部千总济南卫指挥 刘有本

右部千总青州左卫指挥 刘光前

中部千总济南卫指挥 宗继光

粮官把总肥城卫所千户 张廷胤

管各项窑厂、石矿办料

署把总:赵从善、刘彦志、宋典、卞迎春、赵光煥

万历拾年拾月 日鼎建

这段引自罗哲文所著《古迹》的碑文(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2—63页),披露了如下信息:一是这项工程系明军秋季换防时,由左营官军都督指挥佥事寿春(今安徽寿县一带)人陆文元,遵奉上司行文分配给山东官军修筑的一段长城,点明了开工时间为秋季;二是工程建设实行的是分段包修制,山东官军完成的是“居庸关路石佛寺地方边墙”,“长柒拾五丈二尺(约合200米),内石券门一座”;三是指明了山东官军建设的这段八达岭长城,地处“居庸关路”要冲部位,所修内券门直通居庸关,发挥着前沿防御、拱卫隘口的重要作用;四是明确记载了这段长城的竣工时间,即从农历七八月间立秋后官军换防开始,到同年十月石碑刻立结束,可以推算出工程用时两个多月;五是留下了施工单位及其管工军官的名单,为后人研究长城文化保存了第一手资料。这些信息告诉人们,这项工程是在工期短、任务重、标准严、要求高的前提下抢修而成的,除换防的官军外,还需征用大量的能工巧匠,估计施工团队达数千人之众。

中国修筑长城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基本上都筑有防御性质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安内攘外政策,在拆除域内列国长城、破关毁隘的同时,征调大批军民修筑万里长城,借此抵御北部少数民族匈奴奴隶主对中原地区的侵袭。明朝建立后,同样面临来自北方蒙古残余势力和东北女真部落的威胁,而此时的秦长城早已倾圮废弃,于是明廷委派开国大将徐达,率领军民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居庸关一线的长城。历时100多年,明长城才得以完成。这道宏伟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全长6400多公里,有效地遏制了外族入侵的铁蹄。不料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战,明军大败,皇帝被掳,八达岭长城也随之被损。因此,修复八达岭长城成为确保北京明廷安全的当务之急。这就是包括肥城卫所在内的山东官军千里迢迢北上修筑八达岭长城的历史背景。

按照明初军制,全国设若干卫,负责国土安全防御。除朝廷直接掌控的亲军卫外,地方亦设卫,长官为指挥使,核定兵员5600人;卫以下设卫所,长官为千户,核定兵员1120人;卫所以下设百户所,长官为百户,核定兵员112人;百户以下设总旗,核定兵员50人;总旗以下设小旗,核定兵员10人。卫下辖5个卫所,卫所下辖10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辖2个总旗,总旗下辖5个小旗。“其军皆世籍”,即实行世袭的军户制。但“正德以来,军职冒滥,为世所轻”(《明史》卷九十《志》第六十六《兵二》),就是说,从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以来,冒充军职、贪污军饷现象泛滥成灾,导致军纪败坏、战力下降、名声狼藉,为世人所不齿,许多正直本分的军户纷纷脱离军籍,从而使职业军人锐减,最终导致了明王朝的覆灭。这在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肥城县志·武备》的记载中,得到了证实:“千户所原军一千一百二十名,宣德年间故绝,止存军五百三十四名。”其中,“春班军一百七十五名。秋班军三百五十九名。”“印信、铜牌记一十七颗面,器械等件在县库。”卫所官军“屯田六十一顷五十一亩。屯田子粒米麦七百三十八石六斗。”这段文字除“宣德年间故绝”记述有误(“宣德年间”应为“正德年间”,而且正德年间的肥城卫所并未撤销,至少延续至万历年间,有上述碑文为证)外,其他史料基本符合实际。

这说明,有明一代的肥城卫所尽管核定兵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削减,但却自始至终坚持了下来,并担负了修建万里长城的部分艰巨任务,还让千户张廷胤担任了“粮官把总”,负责后勤供给中最重要的粮食筹集转运工作,证实肥城卫所官军是一支能征善战、勇力过人的队伍。或许,在当时济南卫下辖的5个卫所中,唯有肥城卫所兵员最多,最具战力,能够堪当大任、肩负重担,做到来者能战,战之必胜,圆满完成戍边修城任务。至于其他4个卫所,最大可能是,要么已经撤销,要么名存实亡,要么力不能及,不能胜任。这也许是征调肥城卫所官军参修八达岭长城的主要因素。

肥城卫所之所以坚持下来,是与肥城自古享誉“君子之邑”的美名分不开的。左丘明、冉子、有子等春秋先贤倡树的君子之风,熏染了一代代的肥城人,形成了浓厚的崇德尚贤主流文化和诚朴守信优良传统,能够固守道德底线、拒绝欺诈行为。优秀传统文化释放的正能量,不可能完全抵消来势汹汹的歪风邪气,但却能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不被污流浊浪打倒。这,抑或是肥城卫所坚如磐石、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

施工的艰难

中国历代修筑长城均遵循着“因地形,用险制塞”的成熟经验而进行,明长城的构建也不例外。由于长城绵延万里,施工管理极为艰难复杂。从上述碑文记载可以看出,明长城的修筑采取的办法是与军队换防相结合,即由调防长城一线戍边的官军组织大批民工分区、分片、分段包干施工。调防的官军既要担负戍边警戒任务,又要动手参与工程建设,还要有效调度民工运转,可谓身兼数职,日夜奔忙,风餐露宿,千辛万苦。

修筑长城的最难当属搬运建材上山。明长城在许多重要的地段采用了砖石垒砌,用材除了海量的土、石、木外,还需数目巨大的城砖和石灰。这就是碑文特别记载的“管各项窑厂、石矿办料”情景,而这些用料必须就近取材、就地制作,方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即便如此,建材的运输也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一大难题。如今天游人仍可看到的八达岭长城砌墙用的大条石,长达三米,重一千多公斤,即便一块大城砖,也有十几公斤重。要把这些笨重材料搬运到山高路陡的险峻山脊,在当时缺乏机械操作条件的情况下,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尽管面临千难万险,但没有吓倒意志坚定、智慧无穷的筑墙官兵。

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搬运建材上山的方法大致有如下三种:一是人力搬运,即肩扛、人背、筐挑、杠抬等,其中的重量建材,只能运用众人杠抬的方法攀登,如同泰山挑工抬大架,须有大智大勇方能克服这个难题;二是机具运输,如平缓山坡使用木制独轮车推拉,将建材运至路尽头的登山处,而无路可通的陡坡地段则运用绞车拖拽,将加工成型的石材缓缓拉到高处;三是动物驮运,利用善于爬山的山羊和毛驴等动物,将轻型材料散装,捆绑在动物身上带到目的地。因此,长城的一砖一石,无不浸透着筑墙官兵的血汗。其中,肥城卫所官军的贡献功不可没。

新闻推荐

山东省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问题查处情况公告(第七批)

编号交办问题基本情况涉及县(市、区)调查核实情况是否属实处理处罚和问责情况备注236受理编号WFD2017228号的环境信访问题为:安丘市玻璃钢企业所产生的废料被放置在安丘市兴安街道原肉联厂院内的...

青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肥城卫所官军修长城)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