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晓杰
通讯员王新杰郑秀宝
今年71岁的鞠学仁是青州市弥河镇赤涧村村民,因患慢性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庭经济困难,整天愁眉不展。“现在情况好了,村里合作社租种了我们家的土地,每年有5000块钱的土地流转收益,年底还有分红,全家生活有保障了,以后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在脱贫攻坚战中,青州市立足贫困实际,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创新机制体制,既抓短期帮扶措施,又抓长远规划,探索将产业扶贫与政策救助“无缝衔接”,强化产业扶贫开发,不让任何一个贫困户掉队。
“我们在对每一户进行一对一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还连续开展了精准再识别、再识别‘回头看\’和系统数据清洗工作,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同时,组织13个镇街区对2016年未脱贫的2550户群众和25个省定贫困村建立***脱贫工作台账,量身打造脱贫工作方案。”10月20日,青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晓明打开一本厚重的台账,向记者介绍。通过入户座谈、问卷调查、核实资料等形式,详细了解农村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广泛搜集了农户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建档立卡摸实底。目前,青州市共识别出489个村的贫困人口5139人。
打开王坟镇2016年***脱贫工作台账,第一页是对胡宅村村民王彦和的帮扶情况。他的基本信息、收入来源、有无住房、家庭成员等情况一目了然。他的帮扶责任人是王坟镇党委书记陈湘颖,背面详细记录了帮扶措施:通过就业帮扶,到果品企业打工,增收5000元;采取产业帮扶,加入青州市金岭南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2016年胡宅村生态农业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通过项目收益分配,年增收800元;社会帮扶捐助价值400元的小粮仓1个。对他进行帮扶的帮扶组成员的姓名、脱贫情况等也明确标注了出来。
“开展乡村旅游以来,我们村共接待省内外游客9万余人次,农家乐饭店、农副产品销售、停车场运营净收入40万元以上,村民生活有了质的变化。”上白洋村党支部书记高维生说。上白洋村是王坟镇最偏远的村落之一,四面环山,闭塞的环境让村子一直扣着贫困的帽子。青州市因地制宜,为上白洋村量体裁衣,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发展战略。为此,上白洋村打响了“柿子沟”乡村旅游品牌,成立了合作社,吸纳242户910人加入合作社,16户贫困群众入社持股分红。
不仅如此,青州市农村607个村设立农村淘宝服务站或京东服务站,124户贫困群众受益,建立“1+12”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在淘宝、京东等12个电商平台设立青州馆,对瓜果蔬菜等土特产实行采购、运营等“八统一”打包推广。庙子镇、邵庄镇、王坟镇的14个村还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我们的帮扶,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要给他们带去长久的收益,把‘输血\’变‘造血\’,让他们有安居乐业的能力。”黄晓明说。为保证扶贫成为长效机制,青州市13个镇街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52个市直部门(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和489个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共同组成2550个帮扶(关爱)小组,达到“一户一策一帮扶(关爱)小组”,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不脱贫不脱钩。为加大督查力度,青州市对996个村贫困人口的档案材料进行拉网式专项督查与“回头看”检查,累计查看档案128862件。
新闻推荐
行拟于近期公开处置青州市鲁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抵押不良贷款,有意者请与我单位联系。联系人:董先生 &nb
我行拟于近期公开处置青州市鲁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抵押不良贷款,有意者请与我单位联系。联系人:董先生联系电话:0536-3265685青州农村商业银行2016年8月19日...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