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莉莉通讯员赵蕾
在益都中心医院里有一尊白求恩雕像,每天清晨,他走到这里时都要抬头仰望,他说,“每一次仰望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就是他,多年来,用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成功挽救了无数生命,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爱戴。他就是青州市政协委员、益都中心医院消化科主任赵存新。
在病人眼里,赵存新就像是邻家孩子、大哥、小弟,瘦瘦的身躯透射着为医者的担当与满满的正能量。他出生在青州西南偏远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在他儿时的记忆里,乡村的就医条件差,很多人由小病变成了大病而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年幼的他便萌生了学医为家乡父老解除病患的信念,最终考入潍坊医学院医学系。1986年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到益都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在30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融入到脚踏实地的工作中,不断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多次到北京、上海等地的著名医院进修深造,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日益精湛。他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并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成为名副其实的潍坊西部消化学科带头人。
赵存新话语不多,却句句打动人心。今年,在益都中心医院住院的张传胜老人诊断为胃癌晚期,老人觉着已经没有了活着的希望,治疗消极,身心俱疲,每天都非常痛苦。赵存新得知后,每天热情主动地与老人交流,张传胜老人像找到了“知心人”,也愿意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听。经过他的耐心疏导,及时化解了老人的精神负担,使他重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现在老人已经康复出院。张传胜老人在出院时,一点都不含糊地说:“是赵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啊”。
多年来,赵存新积极参加青州市政协、侨联及医院组织的每一次义诊活动,或许是因为对农村有着格外深的感情,每次为偏远地区的贫困居民义诊他总是不遗余力。每年他都抽出几天时间到基层医院去帮扶。
家乡永远是最难以忘却、最难以割舍的地方。这种情结,在赵存新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辛勤打拼、发展事业的同时,始终心系家乡,为家乡的各项建设劳心劳力。多年来,他联络广大家乡在外人员,为家乡修建道路,捐赠文体设施等,使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他大医精诚,妙手仁心;他情系家乡热心公益,不只赢得了口碑和尊重,还有荣誉。赵存新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医保医师、第一届潍坊名医、青州市优秀跨世纪人才、青州市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政协委员应有的职责和担当,实现了一位政协委员的承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晓杰)为在全市率先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标杆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加快发展,近日,潍坊市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标杆示范项目,全市确定乡村旅游标杆示范村6个、...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