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本稿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瑗于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城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民政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政治担当,迎难而上、履职尽责,从严从紧从快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力确保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安全平稳运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使命。
聚焦重点严格做好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
防控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市民政系统迅速果断由零星散发区疫情防控转为高风险地区防控状态,制定下发了《潍坊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政服务机构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系列文件,对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部署安排。
全市儿童福利机构、社会福利院和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严格落实“一封二查三防四保”防控措施,全力做好防院感、防输入、防风险3类防护措施,强化物资储备、人员管理、服务改善、应急处置到位4项服务保障。
守护夕阳无小事。自3月6日起,全市12302名在住老人、2732名养护人员、121名机构养育儿童全部吃住在机构,人员只出不进。联合卫健部门加大对医养结合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全市26家举办养老机构的医疗机构中,有16家停止对外诊疗服务,其他10家全部落实分区管理。
隔离不忘初心,隔离不隔责任。线上,通过市县两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远程监控,对养老机构的视频监管情况一天一通报。线下,自3月8日开始,组建9个疫情防控督导组,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
疫情防控不松懈。每天按规定测量体温、消毒消杀、通风换气。加大核酸检测频次。加强疫苗接种,符合接种条件的7277名老年人和3063名工作人员全部实现了“应接尽接”。一律停止外来探视、禁止网购快递入院。
及时跟进后勤保障。全部按照三个月度标准储备了足够的防疫和生活物资,民政部门适当给予补贴。各机构负责人全部驻院带班,所有工作人员只出不进。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引导。持续完善应急预案,细化了老人外出就医等专项方案。成立了80多人的应急队伍。
筑牢殡仪服务抗疫防线,全市所有殡葬服务场所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完善网上祭奠平台。为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提前购置6辆殡仪车辆,2辆加装智能负压控制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紫外线消毒设备和铲式担架,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救助管理机构严格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逢进必检”“逢出必检”,加强救助机构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
婚姻登记机关继续落实婚姻预约登记服务,强化电话、网络或微信预约服务保障,分批错峰办理登记。暂停结婚登记颁证和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
加强救助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疫情影响
市民政局采取暖心举措,抓好9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提标工作。梳理全市27.67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和孤困儿童等保障对象,将城市特困标准提高15%、农村低保标准提高12%,其他7类标准提高10%,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低保差距,高效完成省定提标任务。
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下发《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通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中风险地区暂停低保对象退出工作,低风险地区落实低保渐退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共临时救助818人次、支出16.5万元,为困难群众捐助25.1万元防疫物资。组织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对71名农村留守儿童和2988名困境儿童加强日常探访和关爱服务。对在疫情期间新申请困境儿童的,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当月审批,当月发放。设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热线。
统筹协调引导社区和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参与
全力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百米”。市民政局指导县市区民政局大力加强7027个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实现村(社区)全覆盖。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全市8000余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参与宣传动员、重点人群管理服务、环境整治等工作。
传递社会“温度”。市民政局第一时间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了社会捐赠、封控区管控区消杀作业、流调信息核查、心理疏导、封控小区物资保障、协助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活动。据初步统计,潍坊市社会组织共筹集价值500多万元的防疫物资,防疫消杀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引领20多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核实流调电话6万余个。
抗疫一线的民政“速度”和“温度”,为全市疫情防控贡献着民政力量。
新闻推荐
时间定格在3月11日清晨。“请审判执行人员安排好工作,服务保障人员做好保障……”潍坊中院钉钉工作群第一时间发出首条疫...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