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潍坊 > 正文

怀揣感恩之心 书写潍坊故事 ——访电视剧《铸匠》编剧之一、原著作者董兴梅

来源:潍坊晚报 2021-11-18 08:57   https://www.yybnet.net/

11月6日晚间,36集大型电视连续剧《铸匠》在中央8频道经典剧场全国首播,播出以来赢得观众的广泛好评。“潍坊民族工业发展史看《铸匠》”已成为观众的一种共识。这部将抗战烽火中潍坊民族工业发展史讲述得无比鲜活的大剧,正是根据寒亭女作家董兴梅小说《半缘君》改编而来。近日,记者专访了作家董兴梅,听她分享《铸匠》背后的故事以及作品播出后的所思所想。

□文/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元超

“我是工厂养大的孩子,要为潍坊的工业做点事”

“我爱潍坊,她是一个有温度、有风度、有维度、有深度的城市……我爱我的家乡,爱美丽的大工厂,爱潍河今日的模样……明日的潍坊,必将更加美丽辉煌!”这是记者采访的前一天,董兴梅在微信朋友圈即兴写下的一段话。

作为土生土长的潍坊女儿,能够通过多年的努力把潍坊民族工业发展史搬上荧屏,这让董兴梅兴奋不已。她坦言,《铸匠》的播出,让她对潍坊的感情达到了一个顶峰。

据董兴梅介绍,创作小说《半缘君》,并改编成剧本拍摄《铸匠》,源于她小时候的经历。“我从小在工厂里长大,是工厂养大的孩子。”董兴梅告诉记者,母亲在她两岁时就去世了,父亲是潍坊当地国企的一名普通钳工,所以她的童年时光基本是跟着父亲在工厂中度过的。“再加上从17岁到现在的40年机械工人经历,让我对工厂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董兴梅说。正是基于对工厂的这种情怀,董兴梅很小就萌生了通过写作来为工厂做点事的想法。在她看来,那是一种朴素的感恩思想。

在董兴梅的童年记忆中,工厂带给她最深刻的印象是:温暖、感动,以及工人师傅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那时,去工厂的叔叔阿姨家玩耍,我都被他们当作亲女儿一样对待。甚至上中学时的学费,厂里都给出过钱。”谈起过往,董兴梅眼中有泪花闪过。

“1981年进工厂工作,1990年为写工作论文重新拾起笔来。”董兴梅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她养成了每天读书、写作的习惯。后来,董兴梅受邀到杭州进行论文发表。“我坐在主席台上,周围都是来自全国工业领域的专家,这次经历对我触动很大。”董兴梅说,那一刻她真正认识到了潍坊工业在全国的分量,也更加坚定了要用手中的笔为潍坊工业做点事的想法。

2000年,下岗后的董兴梅和朋友联合创办了山东圆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之余,她每天坚持写作、积累素材,为后来的创作精心准备着。

“以工业工匠为主体,把潍坊记忆保留在作品里”

“以热血铸忠魂,择一事终一生。”《铸匠》开播以来,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讲述沉重的历史,演绎了抗战烽火中潍坊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掀起了一股观众追剧的热潮。

《铸匠》为何牵动人心?董兴梅在专访中告诉记者,她创作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潍坊,让人们记住潍坊工业发展过程中工人们的感人故事,而历史真实性是《铸匠》的创作秘诀。“剧中的慕容是个复姓,他集合了所有潍坊人对工业的热爱和付出,其历史真实性能占到70%。”董兴梅说。

回忆起《铸匠》的创作过程,董兴梅坦言这部剧集的诞生并不容易。2015年,董兴梅为创作小说做了最后的冲刺准备。为积累素材,确保故事的历史真实性,董兴梅对近30位从潍柴等企业退休的老工人、老技工进行了深入采访。同时,她还通过查询史料等方式,从历史典籍中吸取营养。

2016年4月12日,董兴梅正式动笔,开始创作潍坊工业发展的三部曲《半缘君》。由于在网络中骄人的转载量,第一部小说被选中作为潍坊市建市70周年的献礼片进行拍摄。但在董兴梅看来,作为建市70周年献礼片,第一部作品的厚度不够,于是她主动献出了还没来得及出版的第二部作品。

然而,在后期沟通过程中,董兴梅与影视公司在历史发展脉络上出现了意见不一致,于是她放弃了对方开出的丰厚条件,决定自己成立影视公司,用一名潍坊工人子女的视角,讴歌工匠精神,表现中国工匠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民族、国家的一腔热血和赤子之心。

2017年,剧组正式筹备,董兴梅联系了北京的编剧团队共同改编剧本。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她白天忙工作,晚上修改剧本忙创作,周末还跑到剧组和主创人员一起打磨。

“那段时间从晚上11点写到第二天凌晨4点半成为一种常态。有时能到早上6点半,直到坐得腿麻了才停下。”董兴梅说,不分昼夜、高度紧张的剧本创作接连持续了3个半月的时间。

第一次接触影视剧拍摄的董兴梅压力重重,很多演员诸如李幼斌、郑晓宁等,看到她认真的模样,不仅被这部剧的故事脉络打动,更被她的执着坚守深深感染。

“我会一直写下去,书写更动人的潍坊工业故事”

朝天锅店铺、飞扬的风筝、小少爷画的柴油机……《铸匠》播出后,剧中充满潍坊元素的场景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朴素的年代。随着潍坊的历史人文、风土特产和民俗风貌一幕幕展现开来,浓浓的潍坊味溢出屏幕。

“我现在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追剧。”董兴梅说,从2017年电视剧开拍到正式播出,她满心欢喜,等待了四年。“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等种种原因,电视剧播出被推迟,后来又经历了改档。这次在央视热播是对关心这部剧的朋友们最好的‘交代’。”

“峡山苍苍,潍水茫茫,鸢飞蝶舞,画都潍坊。北接渤海,纳百川之势;南依青云,耀华夏之光。”两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占据山东十分之一面积的潍坊自古就以制造业闻名,升腾起了一代代人奋斗的梦想和希望。

“潍坊工业始终走在全国的前沿,潍坊的工业发展史是中国工业史的一个缩影。”董兴梅说,“在潍坊的工厂车间,你会看到工人们安心地做工,甚至把工作做成了艺术,那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一切都让你觉得潍坊是值得你奋斗的地方,是值得你去做一些事情的。”

在董兴梅看来,创作之路不是一朝一夕,一城一池的事,道阻且长、任重路远。“在潍坊大地上,有太多工业故事值得去书写。未来我会立足于身后的这片大地,用我的一腔热爱一直写下去,去书写更动人的潍坊工业故事,让工匠精神焕活出新的时代意义,为中国工业发展诠释出全新的潍坊力量。”董兴梅说。

新闻推荐

有图有文又有景

11月17日,潍城区南关街道西南关社区新建的“状元文化长廊”正式向市民开放,这里有西南关新巷子作为“状元胡同”的由...

潍坊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怀揣感恩之心 书写潍坊故事 ——访电视剧《铸匠》编剧之一、原著作者董兴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