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忠
新课改对小学科学课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同时也提出更多的要求。要上好小学科学课,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目的,关键在于科学实验。科学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程,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教师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主渠道。对于科学课堂来说,好的教学细节往往会成为一堂课的闪光点,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是高度重视细节的,因为教学的点滴细微往往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满足小学生的探求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求知欲。由此,小学科学教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提高其科学素养。
第一,身临其境——亲身实验,彰显科学素养。通过观察、实验,描述、交流和解释,有利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选择和组织活动的时间、空间,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要使他们的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实物、模型、标本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由于它们形象、直观、具体,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把抽象的概念从直观现象中衬托出来,使学生获得生动而深刻的理解体验。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促进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培养、发展小学生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第二,苦思冥想——触类旁通,彰显科学素养。好奇心是少年儿童普遍的心理特征,是发展智能的原动力和推动力。教师在授课中根据材料的内容,精心设障置疑,能不断地保持小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放矢地把他们的好奇心引上正确的轨道。
受限于教室、实验场所等问题,可根据教学实际,把小学科学实验课搬出教室,搬到田间地头,精心设计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助探究。如在教学《摆钟》一课时,老师只简单介绍其原理,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探究哪些因素可影响钟摆的快慢……
第三,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彰显科学素养。小学教材是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教、学”活动的蓝本,毫无疑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尊重教材,深入理解其中内涵,从自发性“教教材”到主动性“教好教材”,此时,教师要将教材中蕴含的思维、逻辑理清,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在教材呈现的知识框架内落实教学目标。从尝试“用教材教”到自觉地“用好教材、有效教学”,开展以教学目标的内涵为圆心、多维度、多层次地展开更有效教学。
总而言之,一堂课往往因细腻而精彩。生动、有效的细节是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体现。对于小学科学来说,在教学中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不断沟通生活中跟教材中科学知识的联系,使得生活和科学实现相融,进一步彰显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潍坊市寒亭区华疃小学)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杰通讯员李雪原赵艳)潍城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底蕴丰厚又朝气蓬勃的百年老校。近...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