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潍坊 > 正文

先父正宽先生行状

来源:潍坊日报 2021-01-15 09:03   https://www.yybnet.net/

◎陈岗

先父讳正宽,字君石,别署昨非斋主人。故潍县陈氏人也。

先是,先祖母太儒人之孕家父也,在壬申间(公历1932年),岁末,将临盆矣。盖吾陈氏苗裔之长孙也。时先伯祖父陈腾云先生,经营有方,生意日隆。往来多邑中贤达。有陈氏蜚声者,亦为余家祖辈也,乃前清之进士,书法文声为一邑之所仰。适其来访。伯祖腾云先生询之以名讳之事。蜚声先生乃于字书中捻出“宽宏大量,发奋瑞兴”八字。

家父为长孙,即名之曰正宽。自此,正宏、正大、正亮、正发……次第以降,此吾陈氏之大排行也。

先父之幼也,敏而好学,一卷在手,尝过目不忘。虽至耄耋之年,有客至,辄背诵前贤诗文,滔滔如河水焉。

与先祖至潍县集市,于糕枣饮食,视若无睹。而流连忘返者,书肆而已。辄数钱购一函,终日捧读,并忘寝食。

甫长,入潍县油坊沟模范小学,后入县立青年中学。

先父长于读书,敏于文字。有所感,时形诸于笔端。年十五六,即以短文刊发于上海《小朋友》诸刊物,于吾邑稍稍有名焉。

时四八易帜,潍县解放。先父毅然报名,参加工作。经短期培训,分配于山东省交通厅,任文化教员。由此由潍赴济,十有余载。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征调在干学生,入大学读书。家父以优异成绩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修俄语。其间困于神经衰弱之症,终夜难眠,额发为之尽脱。无奈休学返济,仍履职于山东省交通厅职工学校。

六十年代初期,值生活困难。家中子弟渐长,无以照抚。先父乃申请于有司,调潍,返回故里。供职于昌潍专署干部职工业余大学,任中文教员。时地直业大校舍在潍县城隍庙内。故县大令板桥郑燮先生有《重修潍县城隍庙碑记》,泯灭无迹者数十年矣。恰值此时,乃发现于庙内枯井中。文管部门乃重新发掘。先父日常孜孜于板桥先生学术之研究,有此机会,乃参与整个发掘过程。并报道于当时之《昌潍大众报》。

先父自济而归于潍也,故旧文友,无不欣然。先是有东郭王绪、谭连、城关张恂等,俱一邑之文士,与先父为文字交。每有所得,必相互切磋研究。时中华书局上海古籍所拟重新出版《郑板桥集》,面向全国征集郑氏文献。恰先父等四人,得板桥不同版本之《潍县竹枝词四十首》,或有前人所未见者。乃提交编者。板桥遗珍潍县者,由此正式编入郑氏全集。编者赠精装印本,以为致谢。

先父重文艺,性豁达,延朋友,喜宾客。又因家母性贤淑,持妇道,父之所好,母之所好也!又长于饪馔,留客,辄以潍县美味饲之,品尝者,无不大赞!

由是,先父以文交友,几为潍邑之冠。凡文化贤达无不趋而往之!诸如陈氏炳熙,刘氏督宽,杜氏在尧,孙氏其昌,刘氏秉信,陈氏孝武……都为一时之名士。皆为先父座上客也。

先父时居东关北下河街北首,绿瓦阁下祖居之北房也,西首一间。为起居室,亦为书房。时先父读五柳先生之《归去来兮辞》,中有句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引以自励。遂名其书房曰:昨非斋。

杜宇先生尝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从翦伯赞、邓拓等名师游,陈炳熙先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谭连先生为《淄博日报》文艺副刊主编。其他诸先生亦饱学俊逸之士。潍上风雅,一时尽归昨非斋上。

凡遇周末,诸名士不请自来。以京戏皮黄开其端。刘督宽先生故善操琴,杜宇先生尤擅击鼓,陈炳熙先生于梅兰芳戏曲艺术,用功尤深,声腔吐纳之间,宛得其妙!陈孝武先生之杨派老生亦得其神韵,二叔正宏先生工裘派铜锤花面。一时琴声悠扬,声达户外。邻人街坊多有立而聆听者,大呼过瘾!

稍后,偃琴息鼓,为免扰邻人之夜眠也。诸文友乃出各自近做诗文。相互批评激赏。时炳熙先生喜作新诗,先父亦有同好。偶刊发于报章,则群友祝贺之。杜宇先生为人幽默,多谑。其杂文嬉笑怒骂,有鲁迅风。

夜既深矣。乃有督宽先生倡言讲故事。潍人谓之“讲古”。督宽先生之讲古也,不急,不缓,言语从容,徐徐展开。勾搭描画,若身临其境。听者全神贯注,虽片言只语,唯恐稍漏。时余仅髫龄,作终夜听,不遑瞬息,并忘小解。其语言之魅力,如此也。

然时值上世纪六十年代,山雨欲来,小城摇动。终至六六,文革风起。昨非斋首当其冲。时称北京有《三家村》,济南有《围炉夜话》,潍坊有昨非斋。先父为昨非斋主人,遂成冤案之首。其余诸先生皆不能免,罗而网之,几三百人。

先父虽遭不白之冤,罹文网之祸,然其性情豁达,平白加之而不惧。案情稍缓,则居家做《鲁迅语录》并《苏轼年谱》。赋闲日多,乃置铲凿刨斧等诸木工工具,习成木匠手艺。师友有欲添置家具者,多延请先父,不日而成。

颠沛之间,十年光阴,倏忽而过。

文革结束,昨非斋案得以平反,先父前冤尽洗,调潍坊七中任语文教师。此时诸业凋零,百废待兴。先父乃重拾旧笔,以杂文之篇什,砭时弊之沉疴。先后有《七品官耳何曾耳》、《马路拉锁》等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

先父晚年任山东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潍城区政协常委等职,于桑梓文史资料多有贡献。

先父一生,好学不辍。年近七旬,苦学电脑,五笔打字,默记于胸,熟且练矣!开微博专号,发文百千计。生命不息,笔耕不止。一生著作近三百万言。有《昨非斋习稿》印行于世。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先父病逝于故里。虚岁八十有八。以“米寿”而享天年。

先父娶谭氏,讳桂英,即先母也。先母一生,温良贤惠,相夫育子,无怨无悔。先父蒙冤之时,罹难之岁,先母苦撑家门,终至苦尽甘来。

先父育有子三:曰岩,曰岗,曰峻。皆卓然自立。

时在庚子向腊,苦寒之时,子陈岗泣撰,不胜涕零。

新闻推荐

潍坊市两家单位入选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名单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常方方)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认定培育名...

潍坊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潍坊,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先父正宽先生行状)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