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潍坊 > 正文

杨红卫:守望潍坊传统风筝

来源:大众日报 2020-05-13 09:20   https://www.yybnet.net/

□ 本报记者 谭佃贵

本报通讯员 刘雪雯

“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板式风筝、串式风筝、软翅风筝……走进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各式各样的风筝占领了天空,争妍斗艳,透着一股鲜活的市井气息。

2006年,潍坊风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寒亭区杨家埠村就是潍坊风筝的起源地,青砖黛瓦的村舍氤氲着历史民俗的韵味,村巷中开满大大小小的风筝店,而潍坊风筝的省级传承人杨红卫的风筝店格外显眼。

杨红卫出生于风筝世家,爷爷是一生制作10万余只精品风筝的“风筝王”杨同科。“从1986年到风筝厂开始做风筝,到现在已有34年的时间了。因为风筝世家的缘故,从小看着爷爷做风筝,所以自己也非常喜欢风筝。”杨红卫深情地说道。

杨家埠风筝兴于明初,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寒亭区志》中记载:“清末民初,西杨家埠村就有60余户200余人从事风筝制作,年扎风筝18万只。七七事变前,每年清明节前后,潍城沙滩大集,杨家埠风筝上市量8000余只。”

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杨家埠的风筝与年画一直相伴而生。“放到空中是风筝,挂在家里是年画”,杨红卫这样总结杨家埠风筝的特点。明朝末期,杨家埠艺人就把年画艺术巧妙地糅合在风筝制作上,这里的风筝兼容并包年画的特点,很多风筝都是取材自年画,夸张、喜庆、大拙若巧,形成自己色彩鲜艳、起飞平稳、富有乡土气息的独特魅力。

一把修竹刀、一支上色笔,做骨架、刷糨糊、裁纸、贴糊、拉伸、微调、抚平,一只风筝就在杨红卫手下成型了。看着容易做起来却难,杨家埠风筝的制作要经过六十几道工序,从设计造型到选料加工,从绑扎裱糊到拴线试飞,无不精益求精。扎制时,要根据样式精心划线,均匀劈条,妙火煨弯,细心绑线;糊面时,要丝绢舒展平整、严丝无缝;在画图填彩上,要色彩艳丽、图案饱满、有形有神。“骨架的左右对称、纸面的厚薄、幅面的松紧、竹子的软硬度等,都会影响到风筝的效果。”杨红卫说,每道工序都必须恰到好处,例如劈竹,劈重了风筝飞不起来,劈轻了又容易遇风就折,她扎的风筝“一级风飞起,五级风不折”,正是精细的工艺让风筝的传承有了支撑。

时代变化,风筝在传承的基础上开始了创新。不仅风筝的工艺改变,风筝的样式也紧跟时代,软翅、硬翅、立体式、板子式,大型的龙头蜈蚣风筝、火柴盒大小的微缩风筝、用于竞技的专业风筝、用于展览的观赏风筝……种类繁多,精巧逼真。

“风筝是潍坊引以为自豪的非物质文明,我们要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如今,杨红卫经常到学校传授风筝制作技艺,并先后到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风筝文化艺术交流。与风筝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杨红卫表示:“我要做传统风筝的守望者,把好的东西留给历史,留给后人。”

新闻推荐

“三管”齐下 管出老旧小区新生活

奎文区东关街道李家街社区“红色物业”接管辖区内无物业管理的6栋老旧居民楼以来,集各方优势资源,通过“交叉任职、...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杨红卫:守望潍坊传统风筝)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