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份的一天,我被安排去镇中心学校参与中专预选试题的刻印工作,为了保密,5个老师3天吃住都在两间办公室。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对刻版印刷还不是很内行,之所以调我来,大概是因为我的字写得还不错。那个时候没有印刷设备,考试卷子都是人工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好,然后用油墨辊子在印刷机上一张张印的。
刻版和印刷是很有技巧的,刻版要讲究用力适度,否则刻出的蜡版就印不出规定的张数;如果油墨调得不合适,就会影响印刷质量。我第一次接如此重任,难免有些忐忑。从外校调过来的冯长玉老师看出了我的踌躇,主动教我刻版技巧,耐心地示范。我负责刻印语文试题,手中铁笔总不小心把蜡纸戳破,换了好几张蜡纸都如此。我很急躁,就请教冯老师,他告诉我,是因为新铁笔的笔尖太尖,用力又不平稳导致的。他把自己带来的那支铁笔给我用,他用新的,随之解决了我的困扰。印刷时,一张蜡纸要印600份试卷,冯老师主动拿着油墨辊子印刷,让我坐在一旁翻纸,他手上沾满了油墨,站着印完一份试题累得腰酸背疼,却丝毫不在乎,看到印出的试卷没有问题就特别高兴。
交谈中我才知道,他就是我们邻村的,我们同族同姓,这更拉近了我俩的距离。工作之余,他还跟我讲怎样备课、怎样管理学生,他的教学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性格内向的我突然遇到了健谈、和蔼可亲、主动接近我帮助我的人,从内心里感激。那次活动结束时,正好有一个老师带着相机,于是我邀冯老师在操场照了一张合影作为纪念。回到学校,听熟悉冯老师的人讲,他出身不好,恢复高考制度后,凭着扎实的学习功底考进了一所师范学校,终于圆了大学梦。他更令我敬佩了。
后来,我和冯老师成了忘年交,虽不在一个学校工作,联系却从没有间断过。
文/图冯天军
“记忆潍坊”老照片征集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潍坊人熟悉的情景逐渐消失了。那些曾经的轮廓和色彩已经逝去,仿佛足够久远,而那些街道和人物在漫长岁月中带给人们的印象,仍闪耀在记忆深处。
为了分享城市记忆,本报从即日起开设《老照片》栏目,现面向广大读者诚征来稿。
要求:一、提供优质潍坊老照片,并附上与照片有关的文字;二、照片及文字版权署名为原作者,如由此引起纠纷责任由稿件提供者承担。
邮箱:wanbaofukan@163.com,邮件标题注明“老照片”,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新闻推荐
连日来,为保障复学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让复学师生学得安心、吃得放心,潍坊市专门抽调骨干力量,迅速开展复学学校的...
潍坊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