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潍柴,涅槃于1998年,一场改革巨变实现了一个传统国企的华丽逆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潍柴速度”“潍柴奇迹”,时至今日,当年谭旭光的重磅改革还让人记忆犹新。
1998年,潍柴已陷入破产边缘——工厂拖欠了上万职工6个月工资和水电公司一年以上的水电费,内外债高达3.6亿元,累计亏损3亿多元。
在潍柴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刻,年仅37岁的谭旭光临危受命,成为万人国企的掌舵者。在潍柴这艘岌岌可危的大船上,他发出了改革突围的呐喊:“不改革,潍柴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改才有出路。”
在谭旭光看来,市场化说来很简单,就是企业一切围着市场转。他把潍柴所有市场人员全部动员起来,号召“每一个销售人员都要出去跑,从‘坐商’变为‘行商’。谁去争取到订单,谁就是英雄;谁争取到大订单,谁就是大英雄。”
改革是一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交锋,也是老国企与新机制的碰撞,旧观念与新思想的冲击。狭路相逢勇者胜。谭旭光从1998年开始,在潍柴率先开展了“三三制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市场化机制。
谭旭光上任第二年,潍柴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利税4000万元,其中利润500多万元,濒临倒闭的潍柴终于脱离了险境。
谭旭光坚持花钱给潍柴作“体检”,一家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说:如果固守现有柴油机业务,不出五年,潍柴就会重新陷入困境。2005年,资本市场上德隆系崩盘,旗下湘火炬正拥有潍柴梦寐以求的动力总成资源。谭旭光决定冒险一搏,湘火炬股权转让时,有人喊价6亿,有人出8个亿,志在必得的谭旭光一把拍上了10个亿。而后来事实证明,收购湘火炬的战略价值,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发动机的油”,16岁就走进潍坊柴油机厂的谭旭光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试验工,一干就是十年。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有着不一样的科技创新情结,也最终让潍柴捧回了中国质量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改革突围、涅槃重生的潍柴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斯太尔发动机经过持续升级,在重卡、工程机械市场一路披靡。但潍柴并不满足,提出要打造新一代自主“中国心”,潍柴发动机要做中国的“英特尔芯”,这一年蓝擎动力正向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2005年3月13日,潍柴率先推出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擎大功率高速欧Ⅲ发动机,彻底终结了重型商用车长期依赖“外国心”的历史,标志着中国内燃机行业正式迈入了自主创新的“中国动力”时代。2015年,潍柴蓝擎家族推出大马力WP13产品,引领中国重卡跨入“500+”大马力时代……
21年前,他在潍柴工人文化宫拉开了潍柴改革的序幕,21年后,他获得意大利工商业领域的最高奖“莱昂纳多国际奖”,是本届唯一荣获“莱昂纳多国际奖”的外国企业家。今年4月29日,他被省委宣传部授予“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谭旭光再次彰显了潍坊制造的国际实力,体现了中国企业家走向全球的巨大影响力。谭旭光从不满足于只做中国的潍柴,他的梦想是“成为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不断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新闻推荐
编者按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把“双招双引”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双招...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