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火车站流动调车组工作脏苦累险,一线人员却已习以为常
炎炎夏日,当人们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一线调车人员正顶着烈日在高温下忙碌。经过暴晒的铁皮温度高达50℃,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烫伤,他们身穿长袖长裤,戴着厚厚的手套,用辛勤的汗水保障一趟趟列车货物的顺利取送。7月27日,记者跟随在潍坊火车站坊子支线各站上进行流动调车作业的调车长王伟,体验了高温炙烤下一线人员工作的辛苦。
每五人一个小组跨越三个站,流动调车作业输送货物
7月27日,一大早就闷热难耐,四处被燥热的空气包围。7时11分,G1208次列车驶入潍坊站,这是高密发往潍坊最早的一趟车,潍坊站调车组丙班的调车长王伟下了车,这天轮到他值班。
王伟是高密人,日常上班都是乘坐这趟车通勤。常年在户外工作,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从站台走到宿舍,短短一段距离,王伟的额头上已经沁出了汗珠。匆匆换好工装,很快到了交接班时间。
与其他车站的调车组不同,近年来,铁路部门整合资源,由潍坊站组成流动调车组,负责跨越潍坊站、廿里堡站、坊子站三站的调车作业,形成了一道特别的“流动风景线”。
车站调车指导陈洪军介绍,潍坊站流动调车组共有16个人,5人一组进行作业,包括两名调车长和三名连接员,其中一名调车长和一名连接员留在潍坊站进行本站的调车作业,另外3人负责跨站的流动调车作业。就像送快递一样,潍坊站是一个中转部,从东边、西边来的货物在这里统一卸货,附近的货物在本站装卸,去往坊子支线各专用线的货物由王伟等人前去作业。
拿到当天的作业计划后,王伟首先要联系车站值班员、调车机司机核对调车作业计划,与作业人员进行通话试验,确保通讯畅通、设备正常运行,并传达作业重点和注意事项。早上8时30分,整备完毕后,一辆调车机驶入站内,王伟带着调车组连结员苗海波、钟宪波登上机车,朝着廿里堡站驶去,开始了一天的调车作业。
扒在车厢外观察路线情况及时传达,充当司机的“眼睛”
15分钟后,在进站信号的指引下,调车机停靠廿里堡站,王伟三人迅速下车。
隐藏在奎文经济开发区城乡接合部的廿里堡站,铁轨向远处延伸,蓝色车头后,一节节车厢连成一排,宛若一条长龙。
王伟虽然体型有些胖,但长时间从事调车作业,整天在火车上爬上爬下,行动非常灵活。他敏捷地爬上车厢外的梯子,左手抓住梯子顶端,右手弯曲紧紧抓住梯子一侧,身体探出车厢,抬头向前方瞭望,确认周围安全无障碍后,通过对讲机将情况传达给驾驶室里的司机。
调车作业不同于常见的车头拉着车厢跑,它是由调车机推送车厢前往目的地,也就是调车机在后车厢在前,尾部的司机难以掌握前方线路的情况。进行调车作业时,调车长和连接员要扒在车厢上,充当司机的“眼睛”。
一列货运列车车厢动辄几十节,一节车厢13至14米长。调车作业时,王伟扒在调车机前的一节车厢上,一名连接员扒在前方的车厢上,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前方和铁路沿线的情况,将情况随时传达给司机。
上午10时许,调车组完成了一条专用线的调车作业,返回廿里堡车站。此时,王伟和同事们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王伟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水,汗水顺着脸颊滴下来,他摘下帽子擦了几把说:“我们整天在火车上爬上爬下,手套和袖子都太脏了,帽子是最干净的了。”
夏季高温炙烤冬季寒冷难捱,车厢外作业一忙几个小时
这趟车没停留多久,很快出发驶往坊子站。“他们今天的调车计划,除了中午有半个小时时间吃饭,要一直忙到下午5点左右,晚上还有其他作业计划,第二天早上7点半才能交班。”陈洪军说。
调车工作可以用“脏、苦、累、险”来形容。陈洪军介绍,调车作业是露天作业,时间不固定,全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流动调车组作业时间更长。在多个车站之间跨站作业,不仅需要调车人员合编调车作业通知单,还要熟练掌握各车站的设备情况、沿线安全隐患。
夏季高温炙烤,冬季低温难捱。王伟等人扒在车厢上作业一忙就是好几个小时,工作虽然辛苦,他们却已习以为常。
王伟告诉记者,自己1996年参军入伍,五年后退役,考入铁路技校读书,2003年毕业后进入铁路系统工作,16年来一直从事调车工种。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到了青岛的娄山站,每次回家都要先坐通勤车到青岛,再转乘客车回家。2016年4月,他被调到了潍坊站。
王伟说,虽然这个岗位比较辛苦,但他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和工作节奏,会一直坚持干下去。
文/图本报记者周晓晴
新闻推荐
惠新安会见出席第十三届“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开幕式客人
本报讯(记者贺德良)7月28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惠新安在蓝海大饭店会见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董事长、...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