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是很多人童年时期的游戏,老家在潍城区、今年32岁的徐文洋小时候最喜欢玩这个游戏。大学选专业时,他选择了陶瓷专业,2011年毕业后他先在景德镇开工作室,干得风生水起,2015年,他回到潍坊再次创业。如今他的工作室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他想尽自己所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陶器。
1月15日,记者在奎文区1532文化产业园里见到徐文洋时,他正在工作室里查看前不久刚出炉的陶器。环顾四周,工作室里的架子上摆满了形态各异的陶艺作品,以及创意茶器、餐具等产品,工作室里还有一个电窑炉,可满足一些简单的烧制。
徐文洋说,他在产业园南侧还有另外一个办公区域,那里有一个专门烧制陶具的窑,是他的“心头肉”。遇到大批产品烧制,他常常衣不解带的守在旁边,生怕哪个环节出错,影响到作品品质。
“烧制陶器的关键因素是泥、釉、火。我们工作室的泥土大都是从景德镇运过来的,小部分来自淄博。为了追求最好的烧制效果,我们建造了一个专业烧陶瓷的窑。”徐文洋讲解起陶艺来头头是道,普通陶器需经过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烧四个阶段,陶艺作品则需要有创意在其中。
徐文洋大学学的就是陶瓷专业,从理论到实践开始一步步的深入了解。对于他学的这一专业,他身边的朋友跟长辈们都很好奇,尤其北方的同学,对于“玩泥巴”的专业,还是有很多疑问的。每当同学聚会或是三五好友攒局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则一一进行解答。
摆摊两天卖出5800元的瓷器,坚定了创业信心
在大学期间,徐文洋学的是造型基础。他们不像普通大学生那样需要天天上课,而是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制作室内,在一次次的造型、一次次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提升水平。
2011年,徐文洋大学毕业后,跟几个同学一起去了江西的景德镇,在一个10平方米的地方开了一间工作室,以制作茶器为主,后来开始涉及餐具等。
在景德镇,有专门针对创业学生的“乐天淘社”“明清园市集”,每周六、周日开放。刚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均可以申请在这些地方摆摊。通过层层审核,徐文洋终于获得了在市集上摆摊的资格。第一次摆摊的两天时间内,他竟然卖出了5800元的陶器,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想到自己做的东西受到别人的喜欢,他欣喜不已,这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
从刚开始的10平方米的工作室,到后来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最后随着业务发展越来越大,徐文洋租下了一栋三层的小楼。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初的创意茶器制作,到后来的创意餐具、创艺摆件的制作,都受到顾客们的喜欢。
主推私人定制,愿尽己所能让更多人了解陶器
在景德镇,徐文洋的陶器生意做得如鱼得水,“景德镇做陶器的氛围好,那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还有很多专业水平特别高的匠人,他们对我专业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徐文洋有了回家的念头。2015年,徐文洋回到了潍坊,景德镇那边的生意交给了专人打理,负责制作陶瓷的业务。
回到潍坊后,经过一番筹备,徐文洋在潍城区成立了新的工作室,业务逐渐展开。2017年,由于工作室所在地要拆迁,他只能另寻场地,最后选择落户在奎文区的1532文化产业园里。
“潍坊制作陶瓷的氛围可能比不上景德镇,但市民对陶瓷产品的认可度还不错。我现在主要是走私人定制的路子,以陶瓷茶器、餐具定制为主。像现在很多饭店使用的餐具,都有特殊的造型,需要跟菜品搭配的合适,才能相得益彰。厨师一般会跟我们提前沟通,提出对餐具的要求,我们再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创作。制作时间长短不一,复杂作品常常需要几天的时间。”徐文洋说,他除了制作创意陶器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尽自己所能普及陶器知识,让更多地人了解陶器,并喜欢陶器。文/图本报记者窦圆娜
新闻推荐
□记者都镇强通讯员马超报道本报潍坊讯岁末年初,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致力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公...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