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防范部分营销人员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保险虚假营销信息的风险提示。记者了解到,经调查近期此类情况时有发生,潍坊保险行业协会提醒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谨防误导宣传。
不少市民发现,在互联网网站、应用小程序、微博、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内,保险信息不断进入消费者的视野。饥饿营销最为常见,记者发现,不少自媒体平台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常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词语;同时,夸大收益,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发布“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等。有的自媒体甚至还会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
潍坊市保险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自媒体在保险营销中发挥的作用,是信息发布和推广营销活动的渠道。不过,由于自媒体的信息发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行为,很难受到必要的审查监督。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诋毁同业等行为,严重扰乱了行业秩序、损害了行业形象、侵害了保险消费者权益,还埋下大量保险消费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风险。
“有的人自编虚假信息,诱导投保人进入误区,导致拒赔、泄露投保人隐私,每忽悠一人投保,就能赚取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高额佣金。”该工作人员介绍,一些保险类自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卖保险,有的根本不具备经营资质,有的涉嫌违规营销,严重损害了投保人利益。去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涉及保险产品介绍、销售政策和营销宣传推介活动的,应以公司官方自媒体信息为准,严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分支机构及保险从业人员自行编发。但由于监管难度较大,不少保险自媒体依然自行编发信息,以各种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
潍坊市保险行业协会提醒市民,要充分了解保险产品信息,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充分了解保障责任、保险金额、除外责任等重要产品信息,根据自身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保险产品。
消费者在接收此类非官方渠道发布的销售信息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冲动消费。若遇前文所述的类似情况,请勿轻信,更不要转发;如有疑问,可向相关保险机构咨询或向监管部门反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市民也可拨打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国统一电话12378进行举报。本报记者陈静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希丽)日前,潍坊市印发《全市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火灾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进一...
潍坊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