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来
李先生事业有成,自父亲去世后80岁高龄的母亲独自居住在农村老家。为尽孝心,李先生与弟弟妹妹单位老家来回跑,还是难以招架,最后商量将老母亲送到城区的养老机构。可连续三家,每家住不到一个星期,老母亲就嚷嚷着不住了。李先生看着全市条件最好的养老机构甚是不解。老人说:没人陪我说话。李先生只好把母亲接回。
目前很多老年人都有李先生母亲这样的苦恼,他们生活无忧,就是孤单寂寞,缺少精神慰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目前潍坊市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基本满足,但其包括心理需求、情感关怀等方面的精神生活还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有效的帮助。潍坊市开展的“新时代创新发展老龄事业问卷调查”表明,48.33%的老年人认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需求是“精神关爱”。同时,33.91%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精神陪护服务。然而,在当前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和养老服务中,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侧重于普惠性“物质养老”和给予老年人所谓“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上的帮助,而忽略了对老年人个性化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
精神慰藉,或者说“精神养老”,就是给予老年人更多精神关怀,是对传统养老服务内涵的全新拓展,目的是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十三五”潍坊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笔者认为,高度重视和关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予老年人充分的精神慰藉,是老年人亲属、养老从业人员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充分认识和积极应对的问题。
倡导家庭养老。与我国几千年灿烂文明同时诞生的孝德文化,包括了对父母要尽孝道,要精心奉侍,要尊敬、赡养、送终等内容,这在我们传统的养老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新时代要继续弘扬传统孝德文化的精华,倡导老年人在家庭中养老,享受天伦之乐。
加强精神慰藉护理人员培养与配置。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懂心理、善陪护”的养老服务者,也可通过社会组织、专业协会等引入兼职心理陪护人员,以满足养老机构对心理疏导、情感陪伴服务的需求。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心理专业人员,给老年人在精神上、情感上提供有效的疏导、安慰与陪伴。
开创更多新形式的养老方式。可推出年轻人与老年人混居的养老公寓,打通养老服务单一人员结构的瓶颈。如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为经济条件较弱但热衷于公益的年轻人提供免、减租入住,年轻人要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时间和内容的学习、出行、交流陪伴等服务,为老年人搭建精神领域的关爱平台。
开展精神文化活动。通过政府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供给“精神养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策划开展文体活动,让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为老年人开设科技、心理卫生讲座,以期老年人能够通过接受外来信息和帮助,自觉调整自己,以积极、稳定的情绪适应新生活。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市场化运作的银龄大学、老年学习乐园,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养老”需要,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24日讯(记者丛书莹)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和民营演出力量,推动全市民营文艺表团体规范有序、持续...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