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潍坊新闻 > 正文

11年啃不动的“硬骨头”,8个月啃完了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18-04-07 05:51   https://www.yybnet.net/

——潍坊高新区河北张庄拆迁创新纪实

第七次拆迁之前的河北张庄。

全部拆迁之后的河北张庄旧址。

居民的新家园之一。

居民的新家园之二。

引子——婚庆公司遭遇尴尬事

经营婚庆公司的张传林遇到一件尴尬事。他遥控时髦的无人机,拍摄的几幅婚礼空中鸟瞰图,美丽宏大的画面上有明显瑕疵:在高楼林立、绿树摇曳的繁华景色中,距离潍坊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东南800米处,出现了一片高矮不一、破烂不堪的旧平房,如一块“牛皮癣"长在一个姑娘秀美的脸庞上。婚礼主人要求,他后期制作微视频时,除掉这块“牛皮癣"。

这片美丽的地方是潍坊高新区,这块所谓的“牛皮癣"是该区新城街道河北张庄旧村。张传林作为地道的河北张庄人,虽然自家早已拆除旧房,搬入漂亮的新区居住,但是婚礼主人的一句话,还是戳到了他的痛点。

37岁的张传林了解河北张庄变迁的过程。它原本是一个村庄,全村的房子都是平房,后来虽然改为城市社区,位居黄金地带,但是旧村址上房子面貌依旧,既影响城市美观,又阻碍经济发展。高新区曾经多次把它列为拆迁对象,然而工作异常艰难,拆拆停停,旷日持久:自2005年到2016年8月,前后11年,拆迁6次,总共586户,拆除了361户,还剩225户。这225户,无论别人怎样劝说,他们好似铁了心,异口同声:“不拆!"

2016年8月,第7次拆迁启动,难题交给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两委"班子成员。他们身先士卒,依靠广大居民,借助政策东风,经过8个多月攻关,终于在今年5月1日拆迁完毕。

前面讲述的尴尬事,是张传林在一年以前遇到的。现在,他不再尴尬了。但他了解其中过程,这8个多月的拆迁工作太难了。

成立“自改委"依靠群众搞拆迁

河北张庄的第七次拆迁,准确地讲,是从2016年8月21日开始的。按照潍坊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要求,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华庆是拆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事先,他和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成员,详细调查了旧村址上没拆的这225户,多数是沿街门头户、对外租赁户、违法建设户,还有在外工作人员的住户。因此,有人称,这225户是拆迁“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面对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一时难住了张华庆和他的伙伴——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他们凑在一起,商量半天,也没找到什么捷径,最后决定,发动群众一起干,一家一户做工作!他们借鉴其它社区的经验,成立了一个名叫居民自主改造工作委员会(简称“自改委")的机构,负责宣传拆迁政策、制定拆迁方案,并入户发动、处理有关事宜。

在其它社区,成立“自改委",一呼百应,要求参加的人很多。而在河北张庄,氛围截然不同,那些硬顶着坚决不拆迁的住户,及其至亲好友,加上深受他们影响的住户,都抵制拆迁,坚决不参加“自改委"。

因此,起初“自改委"成员只“凑"了30多人。他们入户宣传、动员、劝说,分析为什么拆迁,未来社区的发展愿景。一次次苦口婆心讲解,一次次无功而返。这还不算什么,有的成员被拆迁户拒之门外,甚至被人骂了出来,那份委屈与谁诉说?

当然,入户宣传有了进展,有拆迁户签了协议,再进一步完成拆迁,“自改委"成员们则欣喜不已,奔走相告。

同样令张华庆和伙伴们高兴的是,有的拆迁户,签了协议,拆了旧房,思想上由抵制拆迁转变为支持拆迁,然后主动要求参加“自改委",共同去做其他拆迁户的思想工作。

张伟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以前,他在自家院子里打了一口水井,南院、北院的平房上违规盖上了二层房,间隔成44间小房子,对外出租,一年下来,轻轻松松收入十几万。如果拆除老房子,等于断了他未来的财路。因此,他对拆迁抵触情绪很重。“自改委"成员反复给他讲政策、谈形势,他渐渐想通了。今年3月5日,他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并按期拆除了旧房子。第二天,他主动找到书记张华庆,要求加入“自改委",由一个拆迁工作的抵制者变成了支持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像张伟松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自改委"成员逐步增加,由起初的30多人,发展到50人、80人、100人,直至最后的150人。这意味着支持拆迁的力量在逐步增强,舆论氛围持续好转。

干部带头让房换来顺利拆迁

2016年8月,拆迁工作启动的时候,有两道难题摆在河北张庄社区“两委"干部和“自改委"成员面前,一是缺房,二是缺钱。按照计划,用于安置拆迁居民的浪琴湾小区,有207套房源,而拆迁户有225户,还差18套房源。还有一个时间差,到2016年10月15日,浪琴湾小区才能交房。这比全社区拆迁工程启动之日拖后接近2个月。换句话说,如果有居民马上拆迁,需要外出躲迁,然后领到新房钥匙再搬入新房,前后至少得搬两次家。

这些现实难题,难住了干部们和“自改委"成员。有一天,张华庆上门去做工作,那拆迁户将了他一军:“拆了旧房,我家没房子住,怎么办?你把你儿子的新房让给我,我就拆迁。"  这句话把张华庆“噎"得够呛,平时思维敏捷、伶牙俐齿的他一时语塞。顿了一下,他应承下来:“好说,只要你签了拆迁协议,我就把那处房子让给你。"答应是答应了,但是张华庆心里一直犯嘀咕,自己在这里充能人,不知道老伴、儿子、儿媳是否同意。儿子的新房装修之后,小两口只在里面住了不到3个月,之后就搬回来跟父母住在一起,那套房子和新的差不多。谁舍得把自家的新房让给别人?

回到家,张华庆把事情原委一说,家人心里不很情愿,但都理解他工作的难处,支持他的工作。于是,他把这套新房让给了这个拆迁户,以此换来该拆迁户顺利拆迁。开“两委"班子会时,多数人支持他的做法,但是也有的干部反对这样做,说:“不能惯出这些拆迁户的毛病。"张华庆平心静气地解释:“原来,拆迁户们以种种理由抵制拆迁。现在,他们思想松动了,打算拆迁,就提出这么一点要求。我们能拒绝他们吗?当然不能。为了拆迁大局,我们干部党员吃点亏,值!"

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干部付瑞斌、张军行、张瑞山让出了自家的房子;代素美、张秀红等“自改委"骨干也让出了自家的房子。就这样,陆续凑够了十几套现房,迈开了棚户区改造拆迁艰难的第一步。

借助政策东风解除拆迁户担忧

先找房源再拆迁,这是河北张庄社区拆迁成功的经验之一。

许多地方拆迁,通常采用的模式是,先拆旧房,再在原地建新楼,然后回迁;也有的实施异地安置。不论采取上述哪种方式,都是居民先拆迁再搬入新楼。

而在河北张庄社区,是先找房源。从2016年底开始,社区陆续拿到1.3亿元的棚改贷款。有了这笔贷款,张华庆和“两委"班子成员多处奔波,寻找房源,先后在浪琴湾小区、东方国际新城等四处环境好、配套全的住宅小区购买了800套房子。

手中有房,张华庆和“两委"成员们的底气足了,“自改委"成员们的底气足了,他们对拆迁户承诺:“想要新房,可以去选新房;想把老房子折算成钱,可以很快把钱汇到你银行卡上。"

为什么第七次拆迁能成功?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华庆强调说:“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有高新区建立的保障机制和营造的良好氛围做坚强后盾。"自2016年以来,在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初宝杰主持下,高新区出台了若干文件,形成了一套机制:

——每周的高新区党政联席会议,均雷打不动把棚户区改造列为“1号议题",由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各个棚户区拆迁的进度、遇到的问题,并当场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平时的拆迁现场,则成为干部们比作风、比担当、比奉献的赛场。

——高新区在潍坊市率先建立了容错免责机制,为担当者担当,鼓励干部干事创业。

——打霸治痞,惩恶扬善,综合整治,做好保障。高新区通过公检法纪多部门联合办案,对欺行霸市、阻挠发展的霸痞分子依法严厉打击,为棚户区拆迁和改造提供了强大支撑。

…………

2017年5月1日晚上8时多,随着“轰隆隆"一阵响声,河北张庄旧村址上的最后一户旧房子拆除了。至此,这个社区从2016年8月21日启动的第7次拆迁,大功告成。在张华庆和社区“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通过为民的情怀、担当的作风、创新的办法,历时253天,总共完成了225户、2640间房屋、近22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而且实现了和谐拆迁,没有出现一起纠纷。

河北张庄人不会忘记这异常艰难的253天,河北张庄人将记住这个日子:2017年5月1日。

从此,挥手告别一个旧的村庄,河北张庄将完全融入一座现代化城市,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农村大众报记者 陈建志  通讯员 沈振江)

新闻推荐

四种味道感受最深

张德修“每次回到潍坊,我都感觉特别温暖,今天见到这么多乡亲、朋友,更是感到特别亲切。”在4月2日召开的文化名市主题对话会上,人民日报社原编委、海外版原总编辑张德修在发言时说,纵然相隔...

潍坊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11年啃不动的“硬骨头”,8个月啃完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