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国胜张蓓
本报通讯员周锦江
从窗口望去,可以看到美丽的浞河,蔚蓝色的天空下,河水清澈,令人倍感舒心。这样惬意的生活潍坊高新区居民马振刚以前从未想过。
马振刚一家共六口人,去年分得了3套楼房,自己和老伴住在一套102平方米的房子。新房子所在的健康8号安置项目位于该市高新区新昌街道北冯社区。告别煤炉过冬,告别破旧的平房,新房为全家带来了新希望,开启了新生活。
按照“在全市率先消灭城中村”的要求,高新区2017年全区完成棚户区改造拆迁14293户、开工13321套、安置11717套,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271%、112%、125%,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夯实民生之基,筑牢民生之本。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件件惠民实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幅浓墨重彩的幸福画卷在高新区大地徐徐展开。
拿出给自己爹娘盖房子的劲头,给老百姓盖最好的房子。又全面提升冬季供暖水平,做出了“不让一户老百姓挨冻”的承诺。去年7月份,《潍坊高新区非直供热站改造工作方案》出台,聚焦居民最关注的“非直供”问题。
政府承诺掷地有声,实事惠民利民。盛华园小区是个“年轻”小区,一开始小区物业购置了上百万的地源热泵设备进行供暖,多算了经济账,少算了民生账。如今,作为全区57个非直供热站之一的盛华园小区,供热入网面积6.5万平方米,直供改造费用150余万元,居民没花一分钱。“直供就是比非直供暖和。”说起家里温度来,盛华园小区的居民王肖说,一进屋就跟春天似的。
和王肖一样,这一年,高新人纷纷享受着“民生大礼包”带来的福利。住上新房,还要接受最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高新区加大民生投入。
2017年高新区财政全面提高中小学人均公用教育经费标准,由小学生810元、初中生1010元提高到1210元和1510元,居全市最高,真正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与此同时,设立200万元的名校长、名园长奖励基金,600万元的优秀教师绩效资金,高新区东方学校、大观小学、潍坊瀚声学校和欣诚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学学位4760个、学前教育学位360个,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按照“品质城市”的建设要求,以“二线城市”的标准率先突破,打造产城融合的国际化现代新城,为潍坊中心城区品质提升树起样板。围绕这一发展战略,高新区继续加大PPP模式的运作力度,通过PPP模式先后实施了人行道改造、道路沿线建筑外立面改造、口袋公园建设、道路工程建设、河道治理等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3亿元。其中,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地带建绿地公园,高标准建成了3处绿地公园、35处口袋公园;启动全域国际化城市雕塑创意大赛,布局一批风姿各异的城市雕塑;优化提升城区道路,东风东街等要道13米宽的路口变成了19米,通行效率大大提升。高新区的环境有了质的提升,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见到绿地、公园。
在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全区低保标准从每月人均500元提高至每月人均550元。全面实施民生综合保险,受益18.5万人。安排2300万元补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受益3万人。安排资金1200多万元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受益8万人。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尊老补贴……这一系列保障政策进一步消除了群众后顾之忧。
此外,高新区持续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除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外,2017年安排350万元支持妇女“两癌”筛查及甲状腺功能筛查扩大到城镇居民、对符合条件的急性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进行住院补助。发放“潍坊高新区应急广播户户通”智能客户端,让普惠性信息发布平台直通高新区千家万户……
桩桩件件、点点滴滴,高新区将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从2016年开始,高新区财政累计投入32亿元,分三批实施了59件民生实事,涵盖医疗、教育、出行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2017年,全区民生事项支出增长2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大手笔”的投入承载着的是高新区浓浓的民生情怀,一件件民生工程,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惠民实事,转化为老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推荐
本报组织评选出35家奎文区“家长最满意”持证托管机构本报讯1月24日,经过奎文区学生家长7天网络投票,综合管理部门指导意见以及记者实地查看、家长热线意见反馈等,本报主办的2018奎文区“家长...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