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台会上精品无数,凝聚着两岸艺术家对传统技艺传承所作的巨大努力
文化艺术是两岸交流最坚韧的纽带,第23届鲁台会呈现了来自台湾众多无形文化资产保存者的精品,以及大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优秀作品。无论是陶瓷、玻璃工艺品还是漆器,台湾艺术作品都让人叹为观止,细腻、精致是其最大特色,而大陆艺术家们的作品则更显大气磅礴。两岸艺术家们把对生活的感觉、习惯及美学融合在一起,并独具匠心地设计每件物品,不仅成就了艺术的美感,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柴烧窑
台湾最古老柴烧窑衰落中成功转型
今年的鲁台会台湾文创设计展区中,除了传统铜雕、木雕、铁壶、红珊瑚、陶瓷外,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首次参展,展示陶艺、琉璃、漆艺等“台湾顶级工艺”,堪称本届博览会“最文艺”的展区。
“水里蛇窑创立于1927年,已有90年历史,是台湾现存最古老、最具传统性的柴烧窑,因为窑身很长如蛇形,所以被称为‘蛇窑\’。”作为水里蛇窑第三代窑主,林国隆见证了这一行业的衰落。“虽然传统烧窑行业已是夕阳产业,但这是祖先留下来的,我们有责任维护。”父亲的这番话,让林国隆明白了传承家族事业是父亲的心愿。他于1983年接管水里蛇窑后,开始了历经10年的老窑场改革计划,将水里蛇窑具有文化价值的部门进行产业化包装,从生产陶瓷转型为市民学习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
林国隆说,他将水里蛇窑转型为台湾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还打破传统,对外开放,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学习体验柴烧陶艺,也引起了大家对文化产业的关注,水里蛇窑的命脉也得以守住并获新生,将陶艺美感融入了现代生活。
作为“台湾工艺之家”协会荣誉理事长,林国隆此次参加鲁台会,还将协会中的宝石、漆工艺等六大品类的顶级工艺带来了潍坊。
漆器
工艺繁琐且纯手工,打造精美作品
台湾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十分重视,漆器就被确定为“无形文化资产”,相当于大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漆器大师吴树发就是当地传统漆器技艺保存者,在当地财政补贴下,他一直致力于漆器的传承与发展。
吴树发此次带来的均是生活类的漆器精品,各种挂件精致漂亮,吸引众多人驻足观赏购买,精美的葫芦挂件几乎被“抢”光。今年61岁的吴树发从事漆器学习和制作已有42年,30年前,他成立了自己的漆器制造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
“漆器制作工序十分繁琐,我的漆器作品全是手工,一只小杯子的制作工序就达20多道。”吴树发说,漆器是中国最独特的发明,人类割伤漆树取其漆汁涂器物,有保护器物的功能,提炼漆汁运用于工艺创作,漆器加饰技法有描绘、雕刻、镶嵌、贴付、罩明、磨显、堆漆等等,技法应用变化万千。
古代制作漆器用的漆汁如今已用大漆代替。“我们用的大漆都取自大陆,全是食用级的,必须通过国际认证。”吴树发与大陆交流甚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釉彩烧
历经三十年创新,显微镜下现真容
在一楼台湾文创区,记者发现“传承与创新”已成为台湾工艺美术界一项常设的主题,无论是掌握传统工艺,还是开发新品工艺,艺术家们的最终目的是将传统转化为时尚,成为主流。
台湾釉彩烧创始人谢志丰是第一次参展,他的陶瓷作品深受市民喜爱。“你用显微镜看,就可以看到下方彩釉的颜色。”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釉彩烧,谢志丰随身携带放大镜和显微镜。在显微镜下,看似单一的色彩变成了由丰富色彩组合成的具象或抽象图案,仿佛将油画烧在了瓷器上,古朴典雅中透着时尚,他也被誉为“色彩魔术师”。
今年56岁的谢志丰从小喜欢陶瓷,大学陶瓷专业毕业后潜心于传统陶瓷创新,经过30年研究与实践,他终于独创釉彩烧,在陶瓷色彩上独树一帜。“釉彩烧须在1250℃的高温中一次性烧制完成,否则将是废品”。
能够将如此丰富的色彩固定难度也非常大。30年来谢志丰四处走访、查阅古籍,最终将制品成功率从最初的百分之零点几提高到百分之七八十。谢志丰表示,他还会继续研究,不断提高技艺和成品率,将自己的心血传承下去。
玲珑窑
制作过程很苦,主要依靠家族传承
“正在游动的锦鲤”、“象征美好寓意的柿子”、“结满果实的苹果树”……在一楼玲珑窑的展区,随处可见流光溢彩、造型逼真的玻璃制品,展区显示屏上播放着作品制作过程,让前来观展的市民对这些玻璃制品的烧制过程,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
据玲珑窑玻璃工艺有限公司的李旗德介绍,玲珑窑是1988年由玻璃“老顽童”林瑶农先生创立的,这次来参展,他们共带来了120件展品,因为是易碎品,所有作品不论大小全部用木箱运到潍坊。“我们既有日用玻璃制品,也有很多具有观赏性的艺术作品,这是第一次来潍坊参展,所以带来的作品都是相当有艺术水准的,目的就是让市民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产品。”李旗德告诉记者,他们和山东玻璃制作大师都有联系,也相互学习。
谈到传承问题,李旗德表示,玻璃作品制作过程很苦,玻璃窑的温度要控制在950℃至1050℃之间,还需要在高温环境中对玻璃进行吹制、上彩等工序,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这份苦,学习的人自然很少,所以他们主要依靠家族传承。
陶瓷
多年苦心摸索,陶瓷绘画技艺越来越精湛
除了台湾大师带来的文艺大餐外,来自大陆的陶瓷、紫砂壶、苏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云集本届鲁台会,为市民带来一场艺术盛宴。
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席建华带来上千件陶瓷精品,这些陶瓷精品主要以人物、花鸟、山水为主,作品构思新颖,寓意深远,富有诗情画意,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大奖。
今年54岁的席建华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耳濡目染之下,他对陶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席建华入读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深造,三年的学习给他带来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条件。
1989年,席建华自陶瓷职工大学毕业,进入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的红旗瓷厂工作学习。在红旗瓷厂工作4年后,席建华又转入艺术瓷厂,一待就是十几年。那时,他在瓷厂的工作内容是日用瓷绘画,虽还未去细细研究瓷板绘画,但近二十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在面对日后的自主创作时更多了一份自信。从艺过程中,席建华苦心摸索关于陶瓷绘画的一点一滴,随着绘画技艺的日渐精湛,作品越来越受喜爱。
席建华还得到景德镇诸多大师级艺术家的精心指导,如张松茂、王隆夫等,作品《花开富贵》、《静夜情思》分别被上海陶瓷艺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品“落地彩”《花开富贵》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大赛中荣获金奖。
皮影
一件完美皮影需尽心尽力做好20多道工序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三根竹能文能武,一片皮呼圣呼贤。”在二楼西安展区,一排悬挂着的皮影人物造型吸引了不少市民近前一探究竟。“这些是用什么做的”,“怎么才能舞动起来”……面对市民一个又一个的提问,陕西汪氏皮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党爱红一边舞动着手里的“老虎”摆出各式各样的动作,一边说:“皮影,皮影,它们都是用牛皮制作而成的,操作时手腕不用动,用手指捏着竹棍转动就能操作”。
党爱红告诉记者,他的岳父汪天稳是中国当代皮影艺术第一人,也是皮影镂雕唯一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誉为“中国皮影第一刀”。“传统的皮影剧社中装皮影的包被称为‘包册\’,一件完整的皮影戏箱至少有六七个包册,多的可达十四五个,约有五六百甚至上千件皮形,皮影制作工序有20多道,每一道工序都需尽心尽力,才能保证成品完美无瑕。”党爱红说,皮影除了“影戏”表演外,还成为精美的工艺性皮影作品,只要不沾水,可以保存上百年之久。
“我这次带着大中小三种型号共上百件皮影来参展,最小的皮影可以当书签用,每种型号的皮影都可以作为艺术品用来装饰。”党爱红说,每次参展皮影一挂出来,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喜欢。他们还会现场进行皮影戏表演,让更多市民感受皮影戏的独特之处,“通过展会,可以让更多市民了解皮影文化,甚至喜欢上皮影,这也是让皮影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途径”。获奖产品区
作品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令人称奇
在台湾优礼馆,记者看到整个展馆分为“百年老店”区、“获奖产品”区以及两个“台湾商品展售区”,其中台湾商品展售区有高山浓粹茶叶礼盒、手工有机肥皂礼盒等多种商品。据参展商介绍,他们共带来了25家台湾商家的80余种不同产品,既帮台湾原生品牌做了宣传,也让潍坊市民可以购买到原汁原味的台湾商品。而在获奖产品展区,每件作品看似普通,却都暗藏“玄机”,现场市民对其用途各有猜测,但听完介绍后却都直呼“想不到”。
“百年老店区展示的主要是台湾百年老店的商品。获奖产品区展示的都是获‘2016台湾最受企业欢迎文创商品奖’的作品,这次我们共精选出了15家共18件作品,包括100%环保大爱纱制成的‘环保爱护地球系列北极熊保暖毯礼盒\’,以中国各朝代帝后为设计创意的‘帝后酒瓶塞系列\’等。”台湾商业总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所有得奖作品皆巧思妙想,充满文化意蕴。
台湾商业总会长期推广台湾文创产业,成立台湾优礼馆,以“台湾最优质礼品”命名,这是他们首次参加鲁台会,带来的这些作品和产品,都是他们从台湾当代杰出文创商品中精选出来的,“这是我们首次参加鲁台会,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将台湾设计师独具风格且独一无二的商品呈现给市民,也希望能借助这一平台,促进更多合作,为两岸文创发展创造更多新契机。”工作人员说。文/图本报记者窦圆娜陈静静◎相关新闻
潍坊市首次举办全省陶瓷大赛
本报讯8月29日至9月4日,由山东省陶瓷协会主办,潍坊报业集团承办的第43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大赛在潍坊市鲁台会展中心举行。
本次大赛参展作品水平高,范围广,省内济南、淄博、临沂、日照、德州、威海以及省外河南、天津等地的1600余件作品参评,参加人员达到300余人。经专家评审,最终37件(套)作品获金奖;50件(套)作品获银奖;61件(套)作品获铜奖;33件(套)作品获优秀奖。
“之前的比赛都是集中在陶瓷产量比较多的地区,今年是第一次来潍坊举办,从最初的报名及最后的评选,所有过程坚持公平、公正、规范的原则进行,从效果上看非常不错。”省陶瓷协会副理事长黄业嵩表示,今年之所以选择在潍坊举办,看中的就是潍坊浓厚的陶瓷氛围,尤其是市民对于陶瓷的喜爱越来越多。
“参加本次设计大赛的评委都是行业内的‘顶尖高手\’,他们各自利用专业知识,对参赛作品逐一尽心评判。”潍坊报业集团会展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让工作人员感动的是天津老年刻瓷协会的会长,今年已80岁高龄,在来潍坊参评之前,他刚参加完全运会的开幕式,为了不耽误评选,他没休息立马赶来了潍坊。
按照参赛要求,本次参赛作品都是设计人员2016年5月份以后设计创作且未参加过评比的新产品,作品分为日用陶瓷造型装饰和艺术陶瓷两大类,其中日用陶瓷主要是整套的餐具或茶具等,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套作品围绕不同主题,在造型设计、图案绘制、颜色选择上都下了一番功夫。
记者了解到,本次设计大赛的作品不仅可用于参赛,还充分考虑到设计成果向市场的转化,所以对部分作品进行了明码标价,方便市民进行选购,“从参展开始,每天都会有市民来咨询怎么购买的问题,有的明确表示要购买几套。日用陶瓷非常受市民欢迎,销量也不错,目前已有11位市民下了订单。艺术陶瓷已有10位市民与设计人员进行了联系沟通,达成了初步购买意向。”现场工作人员说。
通过本次设计大赛,充分调动了广大设计人员的创作热情,分享了创意灵感,汇聚了创意资源,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本次大赛金奖作品将在第十七届陶博会上进行展示。同时,本次创新大赛举办期间正值第23届鲁台经贸洽谈会海峡两岸博览会举行,依托这个大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潍坊市陶瓷产品市场开拓。(记者窦圆娜陈静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晓丽是否想过有这么一天:下班路上,拿起手机一按,热水器提前启动,空调已按指令打开,一进家门就是一个清凉的世界。入睡前,窗帘在遥控器的指令下徐徐拉上。在位于鲁台会展中心一楼的...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