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临朐 > 正文

明清农产品商品化加快

来源:潍坊晚报 2022-01-22 09:36   https://www.yybnet.net/

明清时期,潍、密二州降州为县,潍坊区域分属莱州、青州。这一时期,潍坊区域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手工工场产生,雇佣劳动者出现,新的工商业城市兴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萌芽,经济文化出现繁荣发展的局面。

移民屯垦扭颓势东莱首邑甲青齐

明清时期,青、莱二州属鲁东经济发达地区。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经移民、屯垦政策推行,社会经济秩序迅速恢复。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潍坊境内人口达118万人,是继汉以来第二次破百万。清“康乾盛世”时期发展到132万人,农业劳动力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农耕经济发展。

明万历年间,潍县商税为莱州府之首,占莱州府商税总额的42%,素以“鲁中重镇”“齐东粮仓”“东莱首邑”著称。明万历《重修潍县城池记》载,潍县“西通省城,西北通京师,东通平度,稍北通登莱,东南通胶墨诸州县。弹丸百里之区,五路交通,设东土卒有不虞,潍为之咽喉矣”。交通枢纽地位,推动了潍县商业的发展。清乾隆年间,郑板桥曾用“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诗句来形容潍县的商业繁荣景象。

经济作物种植广腊月绿韭价高昂

明清两代,潍坊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除实行以小麦为中心的二年三熟制外,还表现在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等方面。

农作物品种在明代就发生了变化,新传入的品种玉米、红薯逐渐推广。棉花、花生、蚕桑及其它经济作物种植也逐渐占有较大比重。棉花种植发展尤快,基本遍布境内,寿光县最多。清初,烟草传入青、莱二府,高收入刺激了种植量的加大。果树栽培也发展很快,当时青州府盛产梨、枣、苹果、柿、核桃、栗子等果品。

蔬菜种植已相当普遍,并呈现出集中和专业化趋势。寿光蔬菜“以产于九巷者为上,以地肥而人世其业”,尤以腊月之绿韭为佳品,贵时每斤价至制钱五百。

经济作物的种植提高了土地经济收益,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如临朐县“西南乡以果树致饶益多。麦收者好造曲,交易以为利,亦或养蜂收蜜”。

打铁织布绣花等手工业繁荣

明清时期,潍坊手工业发展主要有粮食加工、编制业、丝绸、卷烟及制盐等。如益都、临朐、昌邑的丝绸,诸城的粮食加工,安丘景芝的酿酒,潍县的纺织业和烟草加工,高密的草编等,都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其中以潍县最为著名。

明清以来,潍县就是全国有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代乾隆年间便有“潍州原是小苏州”之称。手工业如打铁、织布、绣花等,亦十分繁荣发达。板桥诗曰:“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可见其繁华。此外,皮革、木器、嵌银漆器、木版年画等多个行业都有很长的历史。

潍坊区域依然是著名的丝绸产地,《明史资料丛刊》载:“丝绸之家不力耕而力织,利什倍于田,山民有起家至巨万者。”昌邑盛产茧绸,清末该县北部庄庄安机,户户织绸,年产近10万匹。尤以柳疃为最,“机户如林,商贾骈集,茧绸之名溢于四远……裨贩络绎不绝于道,镳车之来十数里衔尾相接”。

移民涌入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潍坊经济在金元两代即已衰敝,元末战争使潍坊社会残破,土地荒芜,“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朝建立后,实施“奖励垦荒”“移民垦荒”“屯田垦荒”的政策,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洪武年间移民8次,永乐年间移民10次,移民多来自山西。所以潍坊民间有谚:“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明代大批移民的涌入,对潍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直接导致潍坊农业劳动人口的增加,许多荒芜的土地迅速开垦为农田,地方农业经济得以恢复与发展。二是大量移民迁入后建立众多新村落,改变了原有的村落结构与布局。潍坊地方志、地名志、家谱、墓碑以及口承史料等资料显示,明以前村落很少,众多村落为明代移民所建。移民村落奠定了潍坊现代村落的格局,推动了潍坊村落文化的发展。三是移民改变了潍坊乡村社会,重塑潍坊文化,促进潍坊民俗文化的重组,地方文化得以丰富,更具生命力和开放性、包容性。如寒食节不火食,制面燕,即“子推燕”,春节燃火堆放鞭炮等,都是晋南民俗的移植与改造。移民还带来了商品和工艺,河北枣强移民带来了家乡的年画、泥玩等,四川移民带来了木版雕刻技艺等。

记载书院三十余所文风昌盛科甲蝉联

潍坊“崇尚教育,耕读持家”。相传知密州的苏轼曾感叹“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明清两代,潍坊区域建书院、修学宫、督课士,兴学育才,右文重教,人文勃兴,人才蔚起,文化教育发展到一个历史高峰。明清两代潍坊区域有记载的书院30余所,如青州松林书院、诸城东武书院、临朐李公书院、安丘公冶长书院、潍县麓台书院、高密道德书院等等。据资料记载,明清两代,山东共有状元11人、进士4085人,潍坊有状元4人、进士687人,分别占山东总数的36.3%和16.8%。

明清山东进士人数前10名的县就有诸城、益都、潍县、安丘4县,潍坊还出了4名状元:明有马愉、赵秉忠,清有曹鸿勋、王寿彭。科甲兴盛催生众多科举世家和仕宦家族。高密单氏数百年间出了23名进士,潍县郭氏中进士者8人,临朐冯裕家族出了9名进士,寿光刘氏两代出了8名进士,诸城刘统勋家族出进士11人,等等。

《庄农日用杂字》流传广朗朗上口用于农耕启蒙

马益著(生卒年月不详),字锡朋,一字梅溪,临朐县胡梅涧村人,著有《庄农日用杂字》,又著《四书声韵编》《无牙诗解》《诗韵撮要》《舌耕传》《水灾传》《串山东》等10余种,深入浅出,曲折跌宕,《临朐县志》称其作品“皆行抄于世,脍炙人口”,惜后来散佚。

《庄农日用杂字》是一本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知识的启蒙读物。著作共474句,由五字句组成,共2370字,抑扬顿挫,一韵到底。内容涉及农家百科,凡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生产知识、饮食起居、男婚女嫁、乡风民俗等都有描述。写四季农业生产:春天“开冻先出粪,制下镢和锨。扁担槐木解,牛筐草绳栓。抬在南场里,捣碎使车搬。粪篓太也大,春天地又暄”。夏天“行说立了夏,家家把苗剜。带着打桑斧,梯杌扛在肩。捎桑把蚕喂,省把工夫耽”。秋天“迎风摔簸箕,扬得蛾眉弯。若遇风不顺,再加扇车扇。布袋往家扛,傍里记着签。晒晒才入囤,省得招虫眼”。冬天“羊皮暖帽子,那怕大雪天。闲在家里坐,小袄套布衫”。写农村副业生产:“生财由大道,勤人不肯闲。”写农民的简朴生活:“烧汤泡干饭,烀饼也休嫌。面饼大犒赏,豆腐小解馋。”写农村赶会的宏阔场面:农民在赶会时,需要置办酒篓、筛子、刖刀、泥板、锄杠、锄刃、熨斗、烙铁、剪子等家庭用品。最后,又描写了娶亲、过年的热闹场面。

该书曲尽其妙,朗朗上口,符合农民的实际需要,故受到农民的欢迎,一直在鲁中、胶东等地广大农村流传,成为农村村塾的启蒙读物,被农民誉为“庄户书”。著作还记载了大量的方言俗语和风俗民情,这些对了解潍坊区域的农耕文化、山东历史上的方言民俗,都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

新闻推荐

去年潍坊有十大气候事件 平均气温为14.2℃,较常年偏高1.2℃12月气温为近63年来历史同期最高

1月10日,潍坊设施农业气象中心发布《2021年潍坊十大天气气候事件》。2021年,潍坊市平均气温14.2℃,较常年偏高1.2℃,...

临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明清农产品商品化加快)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