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鹏(中)正与村民一块检查手工花质量。□本报记者杨国胜张鹏
登上临朐县柳山向南眺望,柳山镇的魏家庄、解家、穆家、王家、柳山前5个自然村,像5根手指般伸展在山前。如今,5个小自然村,合并为一个魏家村。
从去年3月份到如今,驻村“第一书记”冯建鹏每个月都要登一次山,“望一望山下,就能知道村子里几条炊烟;看一看地里的颜色,就能知道农业发展前景。”柳山东侧,成片的桃园已经凋叶;山南,建成的座座钢架大棚泛着光晕。
这45座钢架大棚,是整合利用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资金和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资金共70万元投资建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党支部管理,合作社运营,农户承包,贫困户分红。
12月20日,52岁的王金武正在其中一座大棚中翻地、匀粪。一年前,王金武租种了两亩左右的大棚,准备栽种西瓜。王金武老两口以前在外帮人种过大棚西瓜,回乡后一直种粮务农,因为没有投资大棚的本钱,只能种点小麦、玉米。村里下通知启动大棚租赁模式后,王金武第一个报了名:“建大棚的钱没有,可是一年只要5000元租赁费,这个钱我出得起。报名前一天晚上我自己测算过,一亩大棚西瓜,除去苗、肥、租金等各项成本,一年也能赚个万元利润,最少是粮食收入的10倍。”
“我们也在推广大棚葡萄密植技术,一亩地能栽植2500多棵,露天葡萄效益不显著,而大棚葡萄在‘五一’前后成熟,价格是露天葡萄的3倍以上。”冯建鹏大学时的专业是蔬菜学,目前供职于潍坊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先进种植技术懂得多,在扶贫时,他还在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
去年3月,冯建鹏刚派驻到村里时,也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村里大多种植的是低效益的农作物,想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磨破了嘴皮子都没说通。”村子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县里和镇上都处于发展边缘地带。
冯建鹏天天到田间地头调研,与农户唠嗑谈心,让他们了解新型种植模式。两个月后,由驻村工作组带队,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一行,到现代农业发展较好的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昌乐县庵上湖村寻标对标。通过座谈和实地查看,农民代表了解了村庄管理方式、合作社运营模式,把发展中存在的疑惑讲出来,找解决办法。
回村后,一传十、十传百,邻县村子的发展让不少人眼馋。经过进一步分析论证,确定了“坡地发展优质果品、平地发展设施瓜菜”的产业发展布局和“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品牌农业”的发展模式。
冯建鹏通过工作单位先后争取各类产业项目资金680万元,打造村集体设施农业产业园近百亩,建钢架拱棚45个,打机井两眼,配套农业水肥一体化设施,推广节水节肥农业。通过项目带动,新发展露天蜜桃50余亩,设施油桃树30亩,设施葡萄15亩,设施西瓜30亩。项目的实施,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收入作为贫困户分红和村扶贫公益事业支出。
7年前,5个村子虽然合并,不过各村债务依旧,事务仍在各村处理,新组建的魏家村空有架子大,想流转土地上项目,协调起来十分困难。一个个项目的开工建设,让村民心里发痒,都想加入进来。通过经济带动,冯建鹏看到了做好组织工作的突破点,“我们把债务统管,一下子调动了村民代表的积极性,前一阵我们结合柳山镇的智慧农业示范园项目,引导村民流转土地800余亩,村民不但每年每亩有1000元收入,而且可以到示范园打工。同时,原来田边的路、沟、渠等化零为整,增加了流转面积,村集体每年增收6万元以上。”
利用闲置的小学房屋,潍坊市农业局扶贫工作组还引进了手工花加工项目,正值农闲时候,每天来拿材料加工的农户有50多人,月增收1000元以上。“如今,5个村子像是一个拳头发力,一说要上新项目,个个拥护。村里20名文艺爱好者还成立锣鼓队,村民致富信心更足了。”上任一年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瑞果,刚开始还对自然村的凝聚力有顾虑,如今他对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于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办好农民合作社,是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
临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临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