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佃贵
本报通讯员谭立国
石岭连绵,山路弯弯,摘枣的村民在起起伏伏的石山中穿梭,这里是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区的万亩甜枣基地。9月7日,记者在基地看到,村民们骑着三轮摩托车,载满了红彤彤的甜枣,陆续从山上运到山下市场。
“每年农历七月下旬,甜枣进入收获期,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临朐县蔡河甜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兴玉介绍说。
当天,在蔡峪村甜枣交易市场,有3辆外地大货车来收购甜枣。“今年行情好,甜枣价格3块钱一斤。”蔡峪村62岁的枣农张兆生介绍,自己有20多亩甜枣,照现在行情,今年能收入10万元。
以前,蔡峪村四周被荒山秃岭围绕,全村1600多口人守着1万6千亩的贫瘠山岭,找不到出路。曾任蔡峪村党支部书记的丛兴闵说,山地缺水少土,靠天吃饭,十种三收,莠草毛仔都不长。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生产队长的马兴玉提议在棘子上嫁接甜枣,并带头嫁接了5000棵枣树。村里老党员李成全和李长友、王成春、王玉亭3名村民,嫁接了1000棵。但很快,村集体就决定砍了,“枣树长大了遮阴,影响作物生长”。
种甜枣,还是种庄稼?最终,嫁接甜枣的观念在蔡峪人的心中扎下了根。现在蔡峪村逐渐发展起8000亩甜枣,年产量达8000吨,年产值4000万元,带动数千人就业。
“年纪大了,外出打工没人要了。现在让我出去,我也不出去了。”在蔡峪南岭,腰里别着剪子正在摘枣的王秀堂说,嫁接一棵甜枣,当年就能结果,自己承包了6亩荒山,一年收入4万块钱。村里80多岁的王玉亭和儿子去年种枣挣了8万元,日子过得不比城里人差。
蔡峪邻村的古河村村民张洪兰、张洪春20年前就来蔡峪摘枣打零工,不仅娶回了蔡峪的媳妇,更取回了“致富经”,现在古河村佛来山上的6000亩甜枣已经和蔡峪村甜枣连成了片。
目前,围绕蔡峪、古河,在桥沟村、岸青村、泉庄村等周边村,发展起的甜枣基地已达两万多亩,沿着冶石公路绵延数十里。当年的生产队长马兴玉,已经成了县城里的大老板、县里的能人。
“要想将甜枣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在新品种和深加工上下功夫。”马兴玉介绍,村里请来了山东省果实研究院的专家,送技术,送新品种接穗。在专家指导下,蔡峪村注册了峪河沟甜枣商标,抱团发展,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帮助下拓宽了生产路,并建设了新甜枣交易市场,下一步还将开发枣脯、果酒等产品。
新闻推荐
前期,受台风洪涝灾害影响,潍坊市部分农村住房受损、倒塌。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临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