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丽平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本应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履行他们给自己添加的“义务”,故乡对他们而言是回不去的乡愁,而城市在他们眼前又是融不进的围城。他们就是城市的边缘人“老漂族”。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他们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近日,半岛记者走访岛城几个社区发现,“老漂族”们在青岛的生活喜忧参半。
A放不下的亲情
伴着下课的铃声,赵建国(化名)翘首以盼。看到孙儿从校门口一蹦一跳地走来,赵建国警觉地看看周围的车辆,嘴角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身边的喧闹已经与他无关,接过孙子手中的水杯,轻声询问今天学校里的情况,伴着下午3点钟的暖阳,爷孙二人走上回家的路……
这应该是赵建国每天最期待也最开心的时刻。十年前跟随儿子从泰安来到青岛,赵建国成了“老漂族”中的一员,照顾孙子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在青岛像赵建国这样专门照顾晚辈的老漂一族不在少数。记者从青岛市卫计委获悉,目前,青岛市有流入人口约200万人,这其中,随迁老人数以万计,他们远离故土,因为亲情、伦理的纽带来到陌生的城市,发挥自己的光与热。
“照顾下一代,是我们这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赵建国告诉记者,从荣升为爷爷的那一天起,他就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无独有偶,家住康城社区的67岁老人孔祥义也是为了照顾孙女,12年前和老伴从潍坊来到青岛。“你不照顾也不行,儿子需要咱,没办法。”尽管感觉照顾孙女比较累,但孔祥义觉得儿子现在是家里的主力,自己可以从奔波的主力中退下来了,给儿子做后盾了。看着孙女一天天长大,孔祥义也倍感欣慰。“其实最辛苦的是我老伴。”孔祥义告诉记者,他老伴刘宗英一个人要照顾全家六口人的日常生活。
刘宗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采访中话不多。“每天5点起床,分批做好全家六口人的饭。”刘宗英告诉记者,做饭是每天生活的重心。每天早晨要先做好儿子、儿媳和老伴的饭,然后再准备12岁的大孙女和3岁小孙女的饭。7点20要将大孙女送到班车点,8点50将小孙女送到托管班。然后再回来收拾家务、洗衣服。中午有了一点休息时间,就自己看看电视,也会和孙女视频一会儿。到下午3点开始买菜准备晚饭,老伴下午5点会去托管班接小孙女。到了晚饭,全家人才有了一次真正一起吃饭的时间。刘宗英告诉记者,忙活了一天,这是她每天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看着一家老小吃着自己做的饭,她感觉自己在这个家还很有用。
“现在的父母会感觉自己在,子女可以安心工作,自己帮了这家大忙,居功甚伟,”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说,这也是现在的父母会跟随子女的一个重要原因。
B回不去的乡愁
“刚来时,最难熬的就是想家。”孔祥义告诉记者,他们在临朐老家有一套60平米的一楼带院的职工宿舍楼,以前喜欢和老伴在院子里喝喝茶、养养花,也会呼朋唤友来小院下下棋,“那个时候的生活,用时髦的话说挺惬意的。”言语中,孔祥义怀念着当年临朐的小院生活。
“但那都是过去啦!”孔祥义说,随着在青岛的时间越来越长,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老家的房子现在女儿在里面住着,因为房子离学校近,方便女儿接送孩子。“过年会回去,但房子太小,住着也不方便。十多年过去了,周围的邻居也换了几拨了,熟悉的人不多了。”老家的房子没地方住、周围的老邻居所剩无几,孔祥义感觉离老家越来越远了。
现在孔祥义和老伴刘宗英住在儿子带半层地下室的房子里,“地下这一层有两米左右露在地上,有100来平,我和老伴住在这里,我儿子他们住在上面那一层。”孔祥义告诉记者,为了方便,他们会想尽办法住在一起。
对于赵建国老人来说,老家的牵挂是90岁的母亲。“母亲年龄大了,她不可能来青岛,”赵建国说幸亏家里有弟弟在照顾母亲,他才能稍微宽慰一点,否则是断然不能在青岛住下的。每年比较大的节日他都会抽时间回家,看看母亲和弟弟一家人。“中国人都讲究安土重迁,到老了,都不想离家了。”赵建国说,他现在算是“上有老,下有小”,为了下一代的发展,他只能让上一代稍微委屈一点,相信母亲也能理解自己。
C融不进的围城
“城市的车水马龙、邻里疏远会让刚从以熟人社会为纽带的农村来的老人不适应。”王忠武说,城市人的生活大多关起门各过各的日子,而农村老人刚来城市,在社区里常找不到说话的人,他们会感觉自己成了边缘人群。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随迁老人绝大部分都会感觉不适应。口音、生活习惯、代际关系等方面,都是他们不适应的地方。
“最愁见人了,咱说话也土,也不想说话,”刘宗英说,平日里她一般都在家呆着,乡音难改,让她不愿意和小区其他人说话,也不参加广场舞之类的活动,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会有一点闷吧,但是没办法,不想出去。”而对于孔祥义来说,最大的不适应还是观念的差异,“因为这个,我和儿媳妇吵了好几次。”孔祥义告诉记者,在照顾孩子方面他和儿媳妇有些不同,“当时大孙女3岁,感冒发烧了3天,我说要去打点滴,否则就得肺炎了,儿媳妇偏不,说推拿推拿就行。“孔祥义说根据他的经验,当时那种情况一定要送医院了,但儿媳妇不听他的,说不愿意让孩子打针吃药。因为这个事他和儿媳妇闹得很不愉快。孔祥义说两代人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说不定哪一点就成为一场矛盾的导火索。
而社会融入感的缺失,也让“老漂族”在城市里感觉孤独。
市北区老教师合唱团团长孙爱莉告诉记者,他们的合唱团有近80人,随迁老人只有五六人。“他们其实很愿意参加我们的合唱,我们也特别欢迎,但是,他们的时间经常被家务占用,经常定好了的活动,临时因为家里有事不能参加了。”孙爱莉说,这些随迁老人在他们合唱队里很享受,每次参加完合唱,就像充满了电,又有劲回去看孩子做家务了。
■期待无差别的老有所乐,离咱有多远?
针对社会融入问题,记者走访了青岛几个社区。在崂山区康城社区记者发现,这里的老年人活动室很是热闹。“我们这里的活动每天有不同安排,模特、合唱、象棋、台球等等,只要在我们社区居住的居民,不分户口,都可以参加,我们很欢迎。”康城路社区主任陈红梅告诉记者,他们社区有很多外地来给子女看孩子的老人,有“候鸟性”的,有常驻性的,但是就参加社区活动来说,外地老人没有本市老人的积极性高。
“最新数据显示,青岛目前有78家定点医疗机构可进行跨省异地联网结算,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可自助申办异地就医备案,符合条件的外省参保人到青岛市可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青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地人员来青办理异地联网结算,需根据投保人投保地的医保政策,看当地是否纳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如果已经纳入该平台,具体申报情况需看投保地的异地结算政策,在异地就医方面,青岛走在全国前列。
就上述问题,王忠武教授给出了他的看法,“在逐渐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逐渐消除户籍政策,对辖区居民提供无差别的服务。”王忠武说,在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可以按时间划分,对半年、一年以上或需要长期和子女一起老人进行登记,让辖区老年人享受老市民的待遇,外地老人与本市老人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服务;社区工作者应该对社区随迁老人开展维权救助关怀活动,让他们也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暖,最终让“老漂族”衣食无忧、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对于参加社区活动,赵建国很有发言权,“我就想往人多的地方去,特别希望能加入到社区活动里,”赵建国告诉记者,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他现在的生活只是两点一线。事实上,跟他一样的青漂老人很多。在闲暇时候,与三五好友,喝茶小酌下棋打牌,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奢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晓强)5月5日,在临朐县兴隆东路创业大厦东临的恒信绿城百合花园,一期400套房源不到两小时被抢购一空,...
临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