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付生
村子强不强,关键在支部;村民富不富,要看“领墒牛”。
从“待字闺中”少人问津的小山村,到如今手握两个“国字号”头衔的美丽乡村;从以前的“光棍村”,到眼下人均收入过万的明星村……临朐县九山镇牛寨村的富民强村梦,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艰苦奋斗,梦想成真。
修路,似乎很简单的事。但在牛寨,更多的却是悲壮。“手拉肩扛,再加自己造的土火药。”就是这样的条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山,到80年代打隧道,再到90年代沿河道,牛寨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人,一任接着一任,修路、修路、再修路。没有一个村支书轻言放弃,没有一个党员说退出。“只要党支部班子还有一个人在,就一定要把路修起来。”于兴平说,他是第五任誓言修路的牛寨村党支部书记。
2005年,牛寨村借临朐县开展“村村通”工程的东风,再次展开修路大会战。关键时候,村党支部一班人再次站了出来,党员干部带头捐款,仅三天的时间,牛寨11个自然村、412户村民共捐款30多万元。经过6个月的奋战,一条平整又宽敞的水泥路终于修好,命名铜牛路。牛寨的命运由此改变。
路修好了,牛寨村党支部的威信在四乡八邻“爆棚”。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他们,却更加兢兢业业。
苹果、桃是牛寨的传统作物。这里水源好,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种出的果子品质好。党支部专门从县里请来农林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还组织村民分批到临沂去学习,并筹措资金购买树苗免费发送到户。党员干部率先行动,当年每人种苹果和桃树500棵。村民们积极性高涨起来,建起以苹果、桃为主的果品基地3000多亩。牛寨变成了“花果山”,仅果品一项,人均年收入达到4600元。
2008年,结合学来的经验,牛寨村党支部全力打造神牛谷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出“龙女峰”“小龙潭”“观音山”等十几处景点,当年就吸引了大量游客,收入也越来越高。依靠林果种植和旅游业,牛寨的发展步入快速车道,人均年收入达9636元。2015年,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牛寨富裕了,但贫困户没有完全“消灭”。2011年,经过调查,牛寨村贫困户有263户。“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我们有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决心。”这是牛寨村党支部的新誓言,也是最扎实的行动。
党支部一班人坐下来认真分析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决定分类推进,个性化帮扶。草沟自然村仅有21户,分散在6条小沟19个居住点,交通极为不便,脱贫任务最艰巨。结合农家乐旅游,党支部决定实施分散居住点易地搬迁、集中居住,在铜牛路边规划新的居住区,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打造了农家乐旅游点,村民收入一天天增加。
初战告捷,他们又组织南牛寨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开设了南牛寨乡村民俗旅游项目。对有致富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党支部成立牛寨扶贫互助协会,通过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发展果品种植、介绍到经营大户打工等方式,先后帮助128户贫困户协调贷款200多万元,发展桃、苹果种植,发展农家乐。
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他们没有放弃,而是通过组织土地流转经营等进行关爱帮扶。在种种努力下,许多贫困户不仅脱了贫,还成为致富能手,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又去积极帮助其他的人。2016年,牛寨村最后6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新闻推荐
科技引领 跨界融合 服务支撑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的“临朐实践”
□本报通讯员刘明志董超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当口,临朐如何做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总投资127亿元的40个大项目集中开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下“大项目建设突破年”马力全开;铝模板行...
临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