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高密 > 正文

威武雄壮的大唐风尚

来源:潍坊日报 2021-12-24 09:28   https://www.yybnet.net/

<带翼唐石狮。△带翼唐石狮头面部。△带翼唐石狮背面。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

通讯员孙晶文/图

狮文化从汉代开始,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因此它威猛霸气的艺术形象也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而其中以石狮造型艺术尤为突出。这些造型各异的石狮最早出现在汉代帝王、贵族官僚陵墓前神道两旁具有护卫的石刻群中,在唐代达到了兴盛。在高密市博物馆,就存放着这样一对唐代石狮子,它们因历史悠久,造型古朴,雕刻精美,威武雄强,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对唐代石狮1995年出土于高密市密水街道谭上村北,石灰石质,高90厘米,最宽处为44厘米,纵44厘米,呈蹲坐状,昂首挺胸,怒目四视,张口怒吼,四肢肌腱强劲有力,散发着雄强不羁的霸气。

中唐以后,唐代石狮的典型风貌已基本形成,多呈蹲踞式造型且气势宏伟。这个时代的石狮头部硕大、颈部鬣毛呈螺卷状,技法更显成熟,且加强了细部刻画。从整体形态上看,唐代石狮的体量比较大,体型饱满而稳固,有走狮和蹲狮的区别。其中蹲狮前肢逐渐后收,身子往前倾;狮头越来越硕大,几乎占了整个体积的三分之一;由“吐舌”狮相向咧嘴露齿转变,成为中国式狮子雕塑的一个明显标志。高密博物馆的这对狮子显然就是唐代蹲狮的典型代表。

从雕刻手法上看,馆藏的这对石狮子和唐代石狮的雕刻手法非常相似。不仅造型写实,采用了简洁的圆雕手法,保持了石材的整体感。头上饰角、肩上双翼以及身上花纹也都已不见,仅仅在局部和表面采用线刻和浮雕的手法,对一些细部特征做了一些画龙点睛的处理,而不是再似汉代石狮那样造型写实,讲求比例的逼真,也不再以走势为主,渐渐转变成为了规整的蹲式。

除阴刻祥云外,这些石狮的整体和各部分形态也处理得非常好,非常的优美、威武,符合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图像期待。如整个姿势呈蹲立状,头高昂,双目圆睁,作朝天吼状,形似“望天吼”,亦称“狮子吼”,喻佛法神威,不畏邪恶,犹如春雷震动世界的意思。胸部变扁平,胸部鬃毛浅刻,颌下浅刻数缕胡须。其中颌下有须也是汉代石狮的一些典型特征。石狮尾部分股卷曲,呈多个螺旋球状。所刻线条既简洁又精细,非常的流畅自然。背部与踏座几乎垂直,背部与头部夹角变大,头部鬃毛与背部过渡不明显,显得石狮整体特别的刚直。石狮的踏座为长方形台体,前面凹进,与石狮整石雕凿相连,这些都与唐代石狮大气饱满、威武雄强的时代风尚非常相符,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

中国狮子文化从佛教传入中原开始萌芽,与中国传统升仙神化思想相结合,一度出现了狮形翼兽的形象,人们将自己的情感和精神寄托于此,希望能够辟邪御凶,祈福禳灾,这种表达方式一直沿用至今。比如说模仿禽鸟羽翼,让狮子具备“飞”的功能的翼,一度也曾经是汉代石狮造型中翼的主要表现形式。像用分两段或三段向上向下交错连接、以几组羽翎组成的猛禽式羽翅来表现狮子的双翼都是当时一些常见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随着世俗审美和社会思想的取舍,肩上带翼的造型手法逐渐消失,但在高密博物馆的这对石狮上仍然还在前腿和背部的连接处保存着用阴线雕刻似翼的祥云,说明他们仍旧保留着汉代石狮的某些特征,石匠们手下锤凿刀錾出的石狮仍然被赋予了神圣的法力,仍是当时羽化升仙理想的重要载体,并影响了特定时期石狮的雕刻手法。造型有异,但实质相通,体现了汉代石狮向唐代石狮的一些过渡性造型特征。

新闻推荐

高密志愿者看望孤寡老人和孩子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国栋通讯员刘洋)11月19日,高密市密水街道一家养老院里来了一群穿红马甲的志愿...

高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密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威武雄壮的大唐风尚)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