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城中区委员会 编
柳宗元还注意到当地台风不时而至,严重威胁着旅人的水上安全(“飓母偏惊旅客船”, 飓母为飓风来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偏:出乎意外)。现在柳州每年仍要经受几次台风的侵袭,这些台风每个都起有好听的名字,不过都先有预告,不会再出现柳宗元时那种“惶恐无奈”的心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柳宗元逐渐发现柳州不仅有与中原不同的淳朴风俗民情,更多的是有与中原不同、值得欣赏的自然风光。柳州的青山绿水引发了柳宗元诗歌创作的灵感,他的多首描写柳州山水的诗句,多得后人赞赏。其中“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尤让历代诗人乐于引用。在贬谪蛮荒,远离亲人的哀伤日子里,与千里之外前来探视自己的朋友一同登山消愁,面对一座座尖锐的山峰,柳宗元突发奇想,把它们一一视为剑铓,这剑铓似的山峰,在肃杀的秋季,犹如一把把割愁肠的钢刀,怎么了结?他再次突发奇想:如何才能把自己化身千亿,让每座山峰都能有自己的身影于其上眺望家乡。以山峰-剑铓-身影-望乡这样一个跳跃的思维完成了一次思念心理的倾诉。
这种景情的独特表现法,首先引起了宋代诗人苏轼的关注,他一次利用外游机会,有意识地对山东海边的山峰作过认真观察,并对观察结果向朋友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海行数日,道傍诸峰真若剑铓,诵子厚诗,知海山多奇峰也。”还融合韩愈“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诗句与“剑铓山”诗句,戏作一副对子曰:“系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铓山。”
苏轼以后也曾经广西到海南任官的李纲亦对韩、柳生动描述广西山水的这两句诗十分推崇,也在自己咏当地的诗句中化用:“山作剑铓攒峻拔,水如罗带巧回环。”
明代袁宏道很推崇也很理解柳宗元, 他认为:广西“山水清佳,然而韩愈以为青罗碧玉, 而柳宗元拟之剑铓, 美刺殊远”, 一美一刺,原因何在,袁没有说,但人们可以看出,袁是十分同情柳宗元的遭遇的。
由于柳宗元此诗作于柳州,后人题咏柳州人事、景物的诗往往带上该诗句的形影,如明严嵩“赠柳州桂二守”诗就有“山形攒剑戟”句,但诗意比柳诗远甚,这当然和严嵩没到过柳州及没有柳宗元当年的遭遇有关。
也有人因为官心态不同加上柳州城市的变化,对看山得出与当年柳宗元不一样的感受。清乾隆五十八年时任柳城知县的山东高密人李宪乔,就有《将至柳州,近山稀疏,亦非高峻,戏题一绝,和柳使君同浩初上人作》:“使君到处重来攀,城郭依依落照闲。自是客肠无所割,眼中失却剑铓山。”清初,柳州已成为南疆重镇,而非当年之贬谪地,到此处任官者为朝廷信任之人,在他眼中,柳州山峰当然已未有柳宗元心中那种剑铓之感。
抗战时茅盾曾到广西,以《无题》写道:“偶遣吟兴到三秋,未许闲情赋远游。罗带水枯仍系恨, 剑铓山老岂割愁。搏天鹰隼困藩溷, 拜月狐狸戴冕旒。落落人间啼笑寂, 侧身北望思悠悠。”深忧国事的他在此反其意,认为当地剑铓般的山峰也割不去无尽愁思。
历史上能让人不时提起或化用的诗句不多,而柳宗元此诗能为后人不断化用,可见其想象的奇特、富含哲理的构思方式及影响。
柳宗元的柳州诗文,将岭南地区独特的风光景物和民俗风情相互交融,给作品赋与全新的意境。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这样集中而又生动具体地描述南方一地社会、风情、自然环境的,柳宗元当为第一人。
柳宗元还有一首反映地方自然风情的诗给后世影响颇深,诗为《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有柳州学者经实地考察树种生态,以及从 “春半如秋”“ 莺乱啼”的诗境考证,认为柳宗元在此所见的应是大叶榕,大叶榕在每年冷尾暖头的农历二月叶子全部落尽另吐新芽,成长为叶。而小叶榕则为常绿乔木,虽时有落叶,但不落尽。对榕树之落叶,宋周去非于其《岭外代答·花木门·榕》中也有记述:“四时结子,叶脱亦无时,随落随生,春时亦摇落满庭”。不过,在文中,周去非未说春时摇落满庭的到底是大叶榕还是小叶榕。
榕树,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可高达20-25米。常生长于村边或山林中。我国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南部、云南、贵州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中榕树却能“独木成林”。从它树枝上向下生长的垂挂“气根”,落地入土后成为“支柱根”。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奇观。 (20)
新闻推荐
小记者柳州高中20(27)班郭书涵在文学的世界里有,有太多太多关于故乡的描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一份想念;“停船在...
高密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高密,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