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高密 > 正文

文学如何走出故乡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9-12-10 22:14   https://www.yybnet.net/

□ 庞洁(陕西)

1992年《美文》创刊时,平凹主编在创刊词中这样写“鼓呼大散文的概念,鼓呼扫除浮艳之风,鼓呼弃除陈言旧套,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情感,鼓呼真正的散文大家,鼓呼真正属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散文!”26年过去了,这二十多年,中国整个人文生态变化很大,《美文》着力展示当代散文写作的最新状态,始终坚持散文写作的平民意识,紧密贴紧时代,与时代同呼吸。我们今天重申散文的精神内涵,依然要向贾老师当年提出的“大散文”思想致敬。

我在来稿中读到最多的就是琐碎化、同质化的表达,大多数文章辞藻华丽、内容空洞,表述的是泛泛之情、虚伪之情,就像朋友圈没有深情多是点赞之交。这样的写作有没有意义呢?对你个人可能是有的,但是否能唤起他人的共鸣就是个问题。每个作家要凝聚审美品质,要写出具有审美独一性的散文,强调人文精神的在场,我个人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下有一种误区就是迷恋“宏大叙事”,即大的框架、大的题材、大的词,当自身文学造诣驾驭不了这种“大”时,便显得空洞虚浮,其实很多被忽略的小的生活细节里依然可以蕴含大境界、大气象,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我们在强调个人表达合理性的时候,同时不能忘记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我想引用王家新老师的几句诗:

那北方牲畜眼中的泪光

在风中燃烧的枫叶

人民胃中的黑暗、饥饿,我怎能

撇开这一切来谈论我自己

当下人们的生活,被所谓的现代性裹挟,但看看我们身边,社会文化的矛盾、贫富差距等诸多问题凸显,环境污染还在,留守儿童还在,空巢老人还在……中国对现代性的构建还远未完成。作为写作者,又怎么能抛开这一切而只谈论自己?

具体到我们陕西青年作者的写作上,还呈现出更多对乡土叙述的迷恋。乡村的凋敝是当下的一个社会问题,第一个意识到“故乡在沦陷”的人是忧伤而诗意的,但当这个句子被过度渲染利用的时候,“故乡”已经不是我们缅怀的那个故乡。“乡土文学”有它独立的庞大的土地根基,绝不是为了谄媚城市文明而生的。相反,与城市文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参照。作家梁鸿和石一枫在《文艺报》有一个关于“城市文学与乡土文学”的对话,题目非常贴切,叫《在生长中彼此塑造》,城乡绝不是“二元对立”的,是彼此共生相互影响的。梁鸿笔下的农村问题之所以引起普遍的关注,正如她所说的“写作不要被大的概念所裹挟,你要睁开眼看看你身边的人是什么状态。普通人即使不写作,也要看看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很多真实的所在”。

每个人的写作都会有一个精神的原乡,作家与他们的故乡毋庸置疑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仅从诺奖作家中寻找类似的例子,很容易列出一长串名单:索尔仁尼琴和他的北高加索的基思洛沃茨克,布罗茨基和他的圣彼得堡,自我放逐的波兰诗人米沃什和他的维尔诺一带葱翠的山谷,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和他的伊斯坦布尔……再比如国内,2012年莫言获诺奖时发表的演讲主题就叫《文学、故事、家乡、亲人》。从2016年夏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率团队跟踪拍摄了莫言、贾平凹等6位作家回到故乡的踪迹和对故乡的感受。与莫言一起回山东高密东北乡,跟着阿来去四川嘉绒藏区,随着迟子建到东北漠河,随着贾平凹下商州,看刘震云如何走中原、毕飞宇的苏北水乡是什么模样,这部纪录片就叫《文学的故乡》,《读库》刊登了部分访谈文字,非常值得一读。

这6位作家多集中在“50后”“60后”,这一批作家从乡村社会走向城市的过程当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他们的书写生动地折射出中国从一个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现代文明这样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换进程,而且始终保持着底层意识,他们笔下的故乡,往往超越了狭隘的地理概念。而当今身居都市的作家有两种极端,一是切断了与乡土的联系,无法触及底层人民生活的酸甜苦辣,很多青年作者更是在完全没有乡村生活经验的背景下臆想乡土,这个时候就要警惕他的表达的诚恳度;二是依然执着于唱挽歌,叹惋乡村的凋敝,以呈现乡村落后沉痛的一面去打动人。

今天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达已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可是人的思考与精神边界竟如此滞后、萎缩、狭隘,所以必然导致了今天很多文学作品的精神涣散,尤其是关于乡土文学在精神探索方向上还非常滞后。我个人觉得,在全球化浪潮汹涌的今天,要写出乡村中国在时代大潮里的隐秘心事,写出她的伤痛、彷徨与复杂,只有全面了解当下的文学生态,才能完成对乡土更高层面上的书写。我们理应珍惜故乡给予的一切养分,用故乡的视角去打量外面的世界,同时也希望用外面的视角来审视故乡的脉动,尤其鼓励大批基层的作者,勇敢地走出故乡,这里的“走出”,当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疏离”或“逃离”,而是在全球语境下打量“我”的存在和“故乡”的存在。一个作家故乡素材的积累毕竟是有限的,假如要不断用故乡为背景来写作,那么这个故乡就必须不断扩展,从而抵达另一个文学意义上的故乡。

新闻推荐

新增供暖入网面积69万平方米

□记者宋学宝通讯员张学琳报道本报高密讯今年以来,高密市将供暖质量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组织各热力公司积极排查,提早...

高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密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文学如何走出故乡)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