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在校园绿化带种花。□本报记者 王南桢
特约通讯员 孙尚国 文/图
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是一位好老师、是校长的好助手,更是学校的“搬运工”“维修工”……在仁和区西路小学,提起张林,师生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今年54岁的张林是西路小学总务主任,200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既顾家庭小家,也爱学校大家,全心全意为学校师生服务,为促进学校发展献计出力。近年来,西路小学先后获得市园林式学校、市节能降耗先进学校、省级卫生单位、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等光荣称号,张林个人也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感动西路人物等称号。
照顾家庭无微不至
张林一家四口,妻子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女儿患先天性脑瘫至今已瘫痪在床23年,儿子在上大学。一家人全靠他的工资收入维持生活。
面对挫折和打击,张林没有退缩,而是乐观坚强面对,心中的苦从不对别人说,也从来没有对学校要求过什么,甚至连他家庭的不幸遭遇在学校里也鲜为人知。
张林一边忙工作,一边还要细心照料生病的妻子和女儿。两个病人的情绪很不稳定,他小心陪护,无怨无悔。在他的感染下,一家人的生活愈发阳光,其乐融融。他还和妻子带着女儿去电影院看电影、外出旅游,小儿子也成功考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为了更好地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女儿,又不影响工作,张林卖了校外的好房子,在学校职工住宿楼购买了一楼的房子。从此,他以校为家,除了照顾好家庭,还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
服务师生尽心尽责
后勤服务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张林无论做什么事都认真负责,如书本及时分发到班、办公用品等提前准备到位、学生营养餐及时供应,还有认真督查安全、卫生、防汛等工作。
在张林看来,学校最中心的工作是教育教学,最辛苦的是一线老师。为此,他经常到一线教师中去,为他们做好各项服务。大到教学器材的准备,小到粉笔、纸张的供应,总能及时送达。
西路小学现有学生1160人、教职工56人,因人员紧张,张林有时还得兼做“搬运工”“维修工”“掏粪工”,甚至还揽下了教务、园丁等活路,可谓是个“全能主任”。西路小学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草,都浸润着他的汗水。一天深夜,学校里的水管爆裂,他发现后找来工具自己动手维修。当他被淋成“落汤鸡”排除了故障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2点过。
每年3个月的寒暑假往往是教师们最轻松的时候,而对张林来说却是最繁忙的时候。因为学校的修建、改水改电、架设网线等都是安排在假期进行,13年来,他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在工作中,只要学校需要,他干什么都很乐意,从无怨言。除了后勤工作,他还承担了三至六年级的12节体育课。在教学工作中,他是一名好老师。做好教学工作之余,还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关爱每一名学生,下课的时候,不少孩子都亲切地叫他“张爷爷”。
勇于创新谋求发展
除了干好工作,张林还努力当好学校的“管家”。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既要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又得促进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发展,于是张林打起了开源节流的主意。2005年西路小学建设初期,为节约资金,刚担任总务主任的他硬是说动校长,发动党员教师们自己动手建设篮球场。当时,他负责开搅拌机供应水泥砂浆,整整3天,他全身上下全是水泥浆,几乎没有人能认出他。那次学校仅花了1万元就建好了一个质量较好的标准篮球场。
为节约成本,学校一至六年级29个班的半期质量检测试卷基本上都是他亲手印制。有一次,印制的试卷太多,学校的速印机直接“罢工”,他与总务处另一位同志连夜赶到仁和镇中心学校“借机印卷”,整整一夜都没合眼,在将印好的语文和数学试卷送回学校后,又赶到仁和镇中心学校印制英语试卷。
校长说他是一头任劳任怨、勇于创新的“老黄牛”:2013年,他在校园一角建设车棚,给老师们的车找到一个“家”;2014年,他为教师们建起一个温馨书吧;2015年,在全区小学中率先建成第一个现代化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西路小学占地101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12500平方米,这是张林一手策划的“立体绿化”,让校园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鲜花盛开、鸟语花香。
如今,他又在为学校操场的升级改造、为教育走向信息化奔忙着……
新闻推荐
发展软环境优化无止境本报讯(记者贺德良通讯员左克明)高密市聚焦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保障水平,创新作为、综...
高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密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