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高密新闻 > 正文

镇街迎来“新同事”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6-10 14:25   https://www.yybnet.net/
关键词:干部队伍建设□都镇强报道选派干部任宪法(右)深入工作一线调研。□本报记者杨国胜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王翔

各镇街区做到了满编运行

每年有10%市直干部选派到基层

29岁的刘宗玉是高密市商务局物流科工作人员,自2009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市直部门工作,对于基层情况和农村工作缺乏了解。“一直想有个机会到基层去,加深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增加个人的基层工作经验。”5月21日,刘宗玉对记者说。

2013年,高密市开始选派干部到镇街区工作,给了刘宗玉一个实现心愿的机会。刘宗玉第一时间报名并顺利通过了考核,于当年11月被选派到夏庄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熟悉,逐渐进入了工作角色。”刘宗玉说。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高密市每年选派10%左右的市直干部到镇街区工作,新考录的公务员、事业人员、军转干部,一律安排到基层工作。截至目前,共有401名市直干部及新考录的公务员、事业人员、军转干部到镇街区工作。

在企业做了6年管理工作的齐晓峰,去年考到了高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入职就到姜庄镇工作,负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齐晓峰告诉记者:“以前一直在企业干,换工作后就来到了镇上,在锻炼自己的同时感到很接地气。”

谈及选派干部下基层的初衷,高密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杜启强说,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战场,镇街区工作任务繁重,特别在拆迁调地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基层干部队伍年龄相对老化、人员数量偏少、专业人才缺乏,2013年进行调查摸底时,各镇街区都提出了补充工作人员的要求。

“选派干部下基层,可以让市直干部接接地气,最直接地深入基层一线。市直干部也会把先进的工作理念、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带到基层,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杜启强说,目前,各镇街区做到了满编运行,满足了工作需求。

“三门”干部放到一线锻造

接了地气就有了底气

“共有11名工作人员在我区挂职锻炼,已全部按时报到并在岗开展工作。”高密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晓辉说,选派干部到岗后,都能迅速摆正位置,调整状态,把自己当成开发区的一员,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据悉,选派干部在镇街区工作期间,各镇街区根据选派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分工,确保每个选派干部“任实职、干实事、负实责”;同时要求选派干部在工作上要与原单位脱钩,不再承担原单位的工作任务,坚决禁止随意抽调选派干部回原单位工作。

“我们在岗位上给职给权,在分工上明确具体工作,在工作上明确目标责任,确保职、权、责相统一,让挂职的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激发挂职干部的工作热情。”醴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栾瑶瑶说。

3年来,三批选派干部实现与基层零距离接触、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从感情上、工作上全面融入基层。

高密市工商联办公室主任何莎莎2013年被选派到醴泉街道工作,目前在街道主持妇工委全面工作,负责慈善救助、老龄等工作。“我到基层工作后,负责成立了‘巾帼创业就业基地\’,申请了‘巾帼互助基金\’,开展了‘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努力把虚事干实,让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何莎莎说。

高密市招商局干部刘国栋到咸家工业区工作后,主动到企业调研了解,在工业园区率先建立“工业发展联席会”制度,对意图签约落户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出“企业千分制考核办法”,首次将区内企业纳入镇街区千分制考核,得到企业和上级业务部门一致好评。

很多选派干部说,自己是典型的“三门”(家门—校门—机关门)干部,原来对基层情况和农村工作缺乏了解,现在说得出道得明,接了“地气”也就有了“底气”。

5名优秀者被提拔重用

机关与基层得以优势互补

4月29日,高密市召开选派干部分片交流会,记者参加了其中一场。在与选派干部的交流中,他们都表示和镇街区干部群众朝夕相处,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加强沟通联系,了解他们的期盼,增进了感情,赢得了信赖。

高密经济开发区选派干部祝鹏说,基层单位条件艰苦,事多事杂、时间不规律等特点让有些市直干部畏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直干部到镇街区工作的主动性。不过,高密市通过奖惩分明的举措,解决了选派干部的后顾之忧。

该市将选派干部在镇街区工作期间的表现作为拉长干部考察链条的措施,奖惩任用时充分征求镇街区的意见。对综合评价优秀的选派干部,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在镇街区工作2年以上,表现特别优秀的选派干部,单列指标优先提拔,提拔后可以回原单位工作,也可以留在镇街区工作。自愿留在镇街区工作的业务骨干或年轻干部,列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今年年初,高密市在对乡镇干部调整时,5名表现优异的选派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充实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

“从高密市情况看,市直部门单位的年轻干部,大多是出了‘学校门\’就进入‘机关门\’,对基层情况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目前,既有乡镇工作经历、又有市直部门工作经历的干部比例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干部的成长进步和领导班子的长远建设。通过选派市直干部到镇街区工作,可以让他们直接参与基层工作实践,有利于提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有利于促进机关与基层的优势互补、融通互动,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高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业宗说。

■书记点评

坚持选派市直干部到基层常态化

高密市委书记范福生

高密市坚持每年选派一定比例的市直干部到镇街区工作,作为干部培养锻炼和向镇街区输送人才的重要方式,2013年至今共选派401名市直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5名优秀选派干部被提拔重用充实到镇街区领导班子。工作中,镇街区确保选派干部任实职、担实责、干实活;选派干部主动融入,铺下身子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派出单位精心选派,加强联系,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成为选派干部的坚强后盾。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在完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促进干部成长进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推动镇街区加快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达到了“优秀干部受锻炼、镇街工作得推进”的目的。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制度的形式将这一工作固定下来,实现选派市直干部到镇街区工作的常态化。

新闻推荐

九旬老太迷路从高密走到胶州,九旬老太迷路从高密走到胶州

早报讯现在又到了花生收获季节,家住高密市李家太洛村90岁的王老太,经常独自一人外出捡花生。9月7日清早,老人再次外出捡花生时不慎迷路,一路辗转几十里来到了和胶州搭界的铺集镇。昨天,记者了解到,事发...

高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密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镇街迎来“新同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