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黎明实习记者韩潇
通讯员娄世平
平坦洁净的高标准水泥路、整齐的行道树和路灯、错落有致的垃圾箱、平整规范的排水沟,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冬青绿意盎然……这是记者在高密市姜庄镇潘家村看到的新农村景象。几年前,村路还是滞碍高密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2011年11月,高密市成为山东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经过2年多的努力,全市新建改建村级道路921.8公里,总投资3.3亿元,高密市村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道路的改善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将高密人民带上致富幸福之路。
“美化村路,干净了咱村的脸面!”
走近高密市的各个乡镇,第一印象就是路好。记者沿着柏城镇的村路穿行,只见村路成网,大街小巷全部水泥硬化,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网络连接,没有“断头路”,非常通畅。柏城镇水利站苑站长底气十足地对记者说:“路是咱村里的脸面,我们这里无论哪个村的路都一样好!”
据了解,高密市将村路与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化”工程相结合,五化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环境美化、村容净化”,其中道路硬化是基础。目前,全市除13个行政村近期将进行迁村并居外,其余870个行政村和6个自然村都实现了村居道路主次干道硬化全覆盖。截至目前,高密市全市农村道路通车总里程3470公里,竣工总里程3600多公里,村路成网,有力地保障了农民便捷出行,极大促进了农副产品销售,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区域资源开发,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路路通,多重效益“连锁反应”
高密市夏庄镇是蔬菜大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蔬菜大棚。过去由于道路条件差,背扛肩挑累人不说,赶上阴雨天车进不来,有些菜就烂在了棚里。经过村路网络化建设,外地客商收购蔬菜的货车可以直接开进地头,不少农民还沿农村公路建起了恒温保鲜库,储存收购新鲜蔬菜和水果,反季节销售。该镇郭家官庄村的郭新华对此深有感触:“早上5点摘的菜不到晌午就能送进大超市,路修好了,太方便了。”
村路网络化工程大大带动了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公路已成为高密市广大农村多种效益连锁反应的催化剂。农民沿公路两侧搞商业开发,农村公路成了经济带、产业带和物流带,直接刺激农村商贸、餐饮、加工等行业衍生,农村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
城市文明顺“路”来
高密市阚家镇新民官庄村是阚家镇比较偏僻的村庄,市、镇、村三级政府联手投资搞村路网络化建设,把村内外的路都硬化了,群众打心眼里高兴。路通了,孩子上下学路上更方便安全了,周围村子的孩子都来阚家小学上学,伴随着修路而来的,还有城市文明的新风气。
“以前路不好,村里人也不讲究,牛粪、垃圾的到处都是。如今这路直通城里,村民走进了城市,也学了城里人爱干净,家家户户把柴草收拾得很干净,不能随地乱扔垃圾。”村支书说道。
阚家镇党委副书记告诉记者,目前全镇100%的村庄基本上达到了“五化”标准,过去“生活垃圾房后堆,白色污染满天飞”的现象不见了,变成了花城簇、树成行,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新农村美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高密市民政局为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按照高密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改进工作作风,...
高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密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