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无疑是一个有着强烈 “故乡情结”的作家,高密“东北乡”给了他早期的文学涵育。关于“东北乡”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被广泛传播,“东北乡”也逐步从一个地理概念变成了一个文学概念,成了莫言赖以言说的“精神家园”。近日,记者走进“东北乡”,试图感知莫言根植于此的精神力量。
“东北乡”完成了最初的文学养育
在山东高密夏庄镇平安庄村的西北角,记者看到了莫言的旧居,土打的院墙,灰白的瓦片,老式的木格窗棂,无不刻留下莫言的童年印记。宽阔的胶河从这座老房子后面蜿蜒而过,其作品里就曾说,他小时候,从后窗就可以看见流淌的河水。
据莫言的二哥管谟欣介绍,莫言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这座1966年翻新的老房子承载了莫言太多记忆,他在这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女。如今,这个房子也有20多年没人住了。
老房已是尘灰遍布,蛛网悬垂。堂屋的大门上贴着春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表明了这个普通农家的处世态度,也似乎点出了这个家庭之所以走出诺贝尔奖得主的某种原因。
莫言在接受专访时说,“东北乡”的父老乡亲给他提供了最初的文学营养,“他们有的不识字,我从他们那里学到的东西都是用耳朵听来的,是一种用耳朵的阅读,这对我的创作影响非常大。民间故事是我小说里的重要元素,民间口述故事的方式和风格,也对我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在距离莫言旧居东北方向几公里的孙家口村,有一座石桥。莫言小时候听村子老人讲过游击队在这里伏击日本汽车队的故事,长大后在文学创作中,他就把这段历史写进了小说。
无论莫言所获得奖项有多大,他文学创作灵感的发源地始终离不开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高密“东北乡”。在高密市第一中学,有一座4层小楼,是当地市委、市政府与莫言研究会共同筹办的莫言文学馆。文学馆共分文学成就、成长道路、文学王国、故乡情结、文化交流5部分,全面展现了莫言在文学道路上的勤勉和天赋,以及他对故乡、故土的深深眷恋。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高密“东北乡”不但完成了对莫言最初的文学滋养,也培育了他淡然、大气的精神品格。
在此之前,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舆论众说纷纭,一些人对他提出质疑,甚至还夹有谩骂和人身攻击。似乎是对众说纷纭的回应,还在获奖前,莫言在腾讯微博上转发了延参法师的一条微博:“生活里不必要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因为别人也没有这些义务。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
对于得奖,莫言显示了他超乎寻常的冷静:“诺贝尔奖是一个重要奖项,但绝对不能说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代表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看法,如果换了另一个评委小组、评委群体,可能得奖的未必是我。 ”
正如莫言在他的《檀香刑》里所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夏庄镇官庄社区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办理业务。□本报记者张鹏本报通讯员王喜进王翔走在高密城乡间,让人欣喜的变化越来越多:人来人往的街道干净整洁,树木掩映...
高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密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