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8时,寒潮的来临让安徽路少了许多脚步匆匆的路人,大风刮落枯叶又打着转卷到半空,更让这片老城区的清晨显得安静。72岁的于桂山和往常一样,早早收拾好报摊,等着老顾客。清晨5时开门,风雨无阻,雷打不动,1992年至今,一直如此。作为青岛最早的一批卖报人,《青岛晚报》对于桂山一家,有着双重意义:是精神食粮,也是物质支撑。靠着卖报,他们一家在青岛这座城市扎根,通过卖报,他供两个女儿完成了学业。如今这个报摊依旧天不亮就开门,于桂山说,不为别的,只为守住这份情感。
最早的青漂靠卖晚报谋生
于桂山的报摊在安徽路和湖北路路口,开了几十年,附近老居民没有不知道这个报摊的。算起来,他是青岛最早一批卖报人,也是最早的“青漂”。1989年,于桂山从潍坊昌邑老家带着大女儿来到青岛营生,他在园林广告公司找了份活,14岁的大女儿初中毕业,在台东邮电局夜大继续读书。半年后媳妇和小女儿也一并来了青岛,媳妇经人介绍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小女儿在顺兴路小学读二年级。
刚来青岛的于桂山不能说身无分文,也是两手空空,一家四口挤在园林局十几个平方米的宿舍里。到现在他都记得很清楚:当时的青岛自来水公司在太平路那修了大坝,坝旁边就是园林局的宿舍楼,媳妇一个月的工资是200来元。为了多挣点钱,于桂山觅了份卖报纸的活。每天早上6时,他到唐邑路邮局拿报纸,那会儿没有本地生活类报纸,“只有电视报,一张纸密密麻麻,5分钱一份。”于桂山回忆,当时是在安徽路上铺个小摊子,媳妇守着。
新闻推荐
中 国 农 业 银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潍 坊 分 行 债 权 催 收 公 告
借款人名称借款合同编号(或借据号、凭证号)潍坊市广通建材实业公司潍坊市潍华金属制品厂潍坊正阳实业总公司潍坊市宏伟通用...
昌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邑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