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昌邑 > 正文

乡情难泯关心桑梓

来源:潍坊晚报 2021-04-25 08:47   https://www.yybnet.net/

坚守初心的徐迈

青年时期迈出家门的徐迈,无论在血火相伴的战场,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他让出家中的房屋给村里用,为家乡的青年订阅报刊,回乡探亲时更是关心乡亲们的疾苦,不忘宣传国家政策。作为一名从延安土窑洞里走出的老共产党员,他的付出和奉献本色已经融入了血脉、植入了心田。

时刻牵挂家乡发展为村里青年订报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家乡还不富裕,许多青年人看不到报刊杂志,远在北京的徐迈知道后,心里很着急,自己掏钱为村里的青年订阅了《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很多青年人就是通过这些报刊,了解外面的世界,懂得了青年人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徐迈经常写信鼓励村里的乡亲们扎根农村、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并引导和激励村民勤俭节约。他在给村民徐承先的信中写道:“中央近来屡屡号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过几年紧日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就是我们的座右铭。”村里有一位青年参军入伍后,徐迈多次写信鼓励他:要珍惜机会,不怕吃苦,热爱祖国,勤恳苦干,听组织的话,服从领导,将来能使自己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人才。

不仅如此,徐迈还将俭朴的好作风、好传统传递给家乡人民。村民徐绍军去“五七”干校看望他时,在中午吃饭时间,他们一起去食堂就餐,途中几分钟的路程,徐迈一再说:“一会儿到食堂吃饭,你一定要吃多少打多少,别浪费啊!”这句话他一路重复了四五遍。吃完饭后,徐迈又用开水冲了冲饭缸喝了。徐绍军回乡后,也一直用这个故事教育乡亲们和后代。

在太平集村东北角,一处青砖灰瓦的民房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这就是他当年义务办学的场所。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常常向年轻人讲起徐迈“两次让房”的故事:第一次是抗战期间让出自家房屋义务办学堂;第二次是在1956年,已在北京工作的徐迈了解到村里用房紧张,便毫不犹豫地给村委写信,将老家房屋捐给村里。

几十年过去了,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但徐迈义务办学堂的房子被乡亲们保留了下来。

四十年后首次回乡召集大会了解情况

二十世纪70年代初,徐迈从“五七”干校回昌邑老家探了一次亲,一共在家里住了三天。他从青年时离家,已经40年没有回家了。

徐迈此时已60多岁了,刚回来时,穿着很破旧,头顶一个蓝色棉帽,身穿黑色棉袄、藏蓝色棉裤,脚上还有一双破旧的“靰鞡鞋”。从口袋里掏东西时,还带出一些在“五七”干校劳动时的杂草。他一行一动有板有眼、彬彬有礼,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十分热情,家里来人都是起身前迎,临走时也会送到大门口。

徐迈回来的第一天,首先去的是大队,和大队干部聊了聊村里的基本情况,然后请大队干部帮忙召集了近200人,组织了一次社员大会。会上,他向村民们宣传党的政策、讲国家的形势,教育乡亲们要爱党、爱国家。他说:“我们党是人民的党,是无产阶级的党。我们不仅要拥护党,更要好好表现,一心一意为党,争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咱们村一直以来都是‘抗日模范村’‘拥军模范村’。下一步我们还要成为爱党爱国的模范村!”

徐迈把随身带的《毛泽东选集》和《水浒传》分给大家,鼓励大家学知识、学文化。乡亲们都很受感动,直到现在,太平集村的很多人都还想着他当初作报告的样子。报告会结束后,他去了大队卫生室。卫生室是周围几个大队合用的,人比较多。他拿出一个小本子来,认真在本子上记下:“要继续发展大队的合作医疗,要让每个大队都能有一个够用的卫生室。”而后,他又问起父老乡亲的工作、生活、家庭等情况,反复问起孩子们的学习。他念叨:“一定要让孩子们认真念书,多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捐出两千元给公社潍河大堤义务劳动

第二天一大早,徐迈步行4公里到了当时的柳疃人民公社。他一进公社门口,就从口袋里掏出用手巾包着的2000元钱,硬塞到公社干部手中:“这些钱就当是我为家乡出的一点绵薄之力。我常年在外捞不着回家,你们要好好建设我们的家乡,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那时候,他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百多元钱,这2000元钱可算是一笔“巨款”了。公社干部看着穿着补丁衣服的徐迈,一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捐完款后,徐迈听说柳疃公社的人都在修筑潍河大堤,便执意要去看看。到了那里,徐迈二话不说,向别人借了一把铁锹就开始掘土,在那里一直干到天黑。回家后,家里人问他:“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怎么去大堤上干活了?”徐迈拿毛巾擦了一把脸,说:“平时回家的机会少,能为家乡做点事情的机会更少,赶上了,就干点吧!”

第三天,徐迈又去生产队参加了半天劳动,直到下午才抽出时间,去了几个亲戚家串了串门。串门时,还时刻不忘向亲戚宣传国家政策,鼓励他们安心生产,多打粮食,为国家多作贡献。

走的时候,徐迈浑身上下只剩下了回北京的路费。

新闻推荐

把难题实时解决在一线

□潍报全媒体记者于哲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在联系对接山东稷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循环农业产...

昌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邑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乡情难泯关心桑梓)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