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国胜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王鲁兵
“我们成立多个工作组,连夜分赴各闸坝、重点险工险段,加强值班值守,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8月6日19时,昌邑市水利局局长郝炳伟冒着暴雨再上潍河堤坝。汛期来临前,作为水利部门的负责人,郝炳伟已经多次对潍河进行巡查。当天,昌邑市普降暴雨,潍河上游峡山水库、牟山水库开闸放水。
和往年防汛相比,包括郝炳伟在内的昌邑党员干部群众丝毫没放松,不过心里底气更足。底气足,要归功于昌邑治水有道。8月上旬,记者来到昌邑市蹲点,沿着潍河探寻昌邑治水之道。
治水之“核”:咬定目标不放松
在昌邑市柳疃镇与下营镇交界处,潍河河道达3公里宽,虽然近30年没有过洪水,但两岸的河坝从未挪动过。“这是老河坝,河道呈弯曲状,但我们没有盲目‘截弯取直’,而是保留了原貌,从而减缓水流压力。”8月13日,指着弯曲的河道,郝炳伟说,城市发展迅速,但昌邑从未在河道范围内批地盖楼,保持了城区段河道的原貌。
历史上,潍河曾被沿岸群众称为“坏河”,这源于新中国成立前,河流得不到治理,潍河曾三五年就泛滥一次。地处下游的昌邑市,多次遭遇洪涝灾害。对河坝除险加固、防洪一直是昌邑紧绷的一根弦。
过去两年受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影响,昌邑的干部群众意识到潍河治理依然有短板、有欠账。虽然经受住洪水的考验,但也暴露出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力度减小的现实。有这样一个细节:为找出短板,昌邑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玉祥带队,沿着潍河两岸跑了一个遍,为的就是察看洪水退去后的水线,以求有针对性治理。
在做好潍河治理的同时,昌邑市还做出了一个治水动作:雨污分流。昌邑地处地下水漏斗区,极度缺乏淡水资源,“留”水也是重要的一环。2006年,昌邑市就启动实施了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并于2017年深耕“海绵+”战略,全力打造海绵城市。
“由于昌邑的淡水资源紧缺,一直抽取地下水用于工农业生产,加剧了地下水漏斗的进程,海水入侵加快,浪费掉大量珍贵的雨水,前期城区雨污混流又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昌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振国说。
治水之“力”:舍得投入“真金白银”
不做“政绩工程”,要做“惠民工程”,不光看“面子”,更要看“里子”。这是昌邑市在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之初就定下的“规矩”。站在昌邑市区首条雨水分流改造道路交通街上,李振国指着脚下的道路打趣道:“钱都埋在地下呢。”
把“真金白银”砸入地下,对于财力并不宽裕的昌邑算是大手笔。建工程,资金是第一关。昌邑市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地方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多方筹集社会资金等方式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近几年共争取上级配套管网专项资金1925万元,采用PPP模式筹集社会资金5000余万元。
截至目前,昌邑市总计建成排水管道238.47公里,其中雨水管道114.21公里,污水管道107.35公里,雨污合流管道16.91公里,雨污分流比例提高至93%以上,已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排水管网体系。
“不要计较眼前账,要算长远账、效益账。”昌邑市委书记吕珊珊表示,他们计划到2021年底完成主城区排水管网中全部合流管道的雨污分流改造任务,提前完成目标攻坚战。
同样,昌邑市对潍河等河流治理,也是计算长远账、效益账。今年,昌邑市在潍河新修建的10.25公里潍河堤坝,要求之高可从一个细节中“可见一斑”:由于当地砂土不适合筑坝,昌邑市为求质量从外地购买所需黏土。
走上新筑成的潍河防洪大堤,往北望去:只见潍水环清,河道两侧不见任何“违建”。“这几年,我们干了潍河两岸100公里管理范围划界、禁养区442家养殖场(户)和无堤段河道60多处民房拆迁、10万多棵阻水林木清除等几件事。”郝炳伟说。
去年11月,昌邑市又将目光转向了潍河下游的鱼塘、鱼棚。这片鱼塘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鱼棚始建于2002年,群众生产建设资金投入较大,产权比较复杂,拆除难度极大,成为了影响河道顺畅的“堵点”、破坏自然岸线的“难点”。
“我们对河流问题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利用1个月时间,将潍河下游柳疃、下营存在近20年的357个鱼棚全部拆除,拔掉潍河入海的‘塞子’。”吕珊珊说。
治水之“果”:水“利”昌邑
持之以恒治水,换来的是和谐共生的“幸福潍河”。
昌邑市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的智慧水利系统和防汛预警系统,已经发挥显著作用。“10个镇街都有视频会议室,可做到点对点精准指挥,提前做好人员转移,有效躲避灾害,实现及时高效运转。”郝炳伟说,他们探索打造智慧水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远程智能监控的投入使用完善了全市洪涝灾害防御体系,提高了综合防御水平。
在防御“利奇马”台风时,通过建立洪涝灾害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加强与上游水库及沿河镇街的联动,可第一时间得知上游泄洪溢流情况,并根据潍河水情,随时启动预警;镇村两级也能够及时接警,做到雨情、汛情、险情及时传递。
行洪靠潍河,潍河更是昌邑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为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昌邑要求所有污水不能排入潍河,必须汇入城区两个污水处理厂。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处理后的中水进入河道,涵养地下水,改善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雨污分流工程的推进,雨水就近排入城区河渠湾塘,不仅减少城市内涝,还减少雨水混排进入污水处理厂1000多万立方米,减轻了雨水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冲击,节省污水处理费1500余万元。”李振国说,而且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水质提升,不仅可用于环卫、景观用水,还能用于灌溉等。
新闻推荐
年轻时翱翔蓝天,转业后从事工会工作,退休后竟跨界发展,连续三年参与、组织、策划了安徽省老年文化艺术节。从东北到...
昌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邑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