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姚凤霄《一叶慈悲》
□郭爱华
深秋时节,读姚凤霄的散文集《一叶慈悲》,内心被一种比秋意更深远的辽阔打动。
如果说,散文有样子,应该就是《一叶慈悲》里散文的样子。框架完整,行文严谨宏阔,文字平稳有质地,字与字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着作家独到的思考。
在《请还我们夜的黑》一文里,作家用亲身感受讲述了“光污染”。在读到这篇散文之前,我从来没觉得美丽的灯光是隐形的杀手。从来没警觉灯光对我们当下生活的改变。
“夜来香等花朵是不是因为被灯光照亮而委屈着脸呢?猫头鹰在黑暗里明亮的圆眼睛是不是因为霓虹灯闪亮而半睁半闭呢?”作家敏锐的思维和对万物的深情、对弱小生物的悲悯,深深打动着我。在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人类的欲望被助燃,自然中的生命道场失去平衡,我们在随波逐流中幸福地残害着弱小的生灵,也残害着我们自己。
“夜的黑是阻止人们飞奔的减速器,是引领众生走出精神萎靡和认知困境的张弛之道。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太快了,是需要慢下来等等人类灵魂的时候了。”《请还我们夜的黑》是一种呼唤、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不仅昭示了一个作家的胸怀与境界,更呈现了其对人类生活品质的悉情关注。
《乘一叶慈悲越界来》是作者获得冰心散文奖单篇奖的作品。姥姥、二姥姥、奶奶等生活在昌邑大地上的那些水灵灵的女人们,那些与丝绸缠绵的岁月,跨越时光的阻挡,深深浅浅从文中走出来。柔软光亮的丝绸,是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是平常的日子里,二姥姥一样的女人们怀着期待美好的心愿,一点一点喂出来的。人性的温暖、物的慈悲、人与物的互相成全、时间造化的无比神奇,都埋藏在一块丝绸的经纬纹理里。
桑叶——蚕——丝——绸缎,这种跨界转换是一个隐喻。就如作家把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装进心里,编织成闪着智慧之光的文字,让我们懂得人世间的慈悲、悲伤和喜悦,懂得感恩。让我们找到一种“道”。
散文《给草原梳个麻花辫》,不仅将我们带进大草原无边碧绿的美景,还展现了作家因迷路得到的感悟。为了探寻诺尔湖中心变成的小山,在夏天的晨光里,在青草的气息中,这个来自海边的女人,在草原的空旷中失去了方向感。
一个迷路的女人安静地坐在草原上,看牛吃草,把自己披散的长发变成无数个精致的麻花辫,等待日出,等待远处有人来,等待那个正确的方向。
人生难免有迷失的时候,目标很遥远,却忘记了来时的路,那么,不要慌,坐下来,感受一下天地间的力量。等。在等待中把自己的思维理清了,太阳出来了,方向明确了,内心有了归处,脚步也就有了归处。
我曾经好奇,为什么一本散文集取名《一叶慈悲》呢?一篇一篇读下来,感觉慈悲之名用得真好。
《一叶慈悲》有着对众生平等的深情,有着对大自然的关爱和感悟,有着对弱小生命的悲悯,有着超拔脱俗的胸怀与境界。如一股清流,纯净、纯粹、潺潺地,在世俗之外,在众生之中,温暖,平静,辽阔,闪着智慧之光。
拥书细读,哲学的思辨、文学的感怀、历史的苍茫感,在此时,袅袅轻扬,清晰可辨。
新闻推荐
潍莱高铁明年底通车济南可两小时到烟威 设计时速350公里济南与省内15市2小时通达
11月7日凌晨3:40,新建潍莱铁路右线跨青荣铁路特大桥32号墩框架墩钢横梁,顺利通过既有青荣铁路,完成了营业线Ⅱ级拖拉施工。该...
昌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昌邑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