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围子街道梁郜村的梁修儒老人从20岁开始跟着大哥经商,如今年已百岁耳不聋、眼不花,仍在打理自家的杂货铺,这“掌柜”一当80年还没有“退休”的意思。让儿孙们感到高兴的是,今年的体检报告显示,老人的大脑仍保持在六七十岁的健康状态。
人物档案
梁修儒,男,生于1917年,今年100周岁,对肉、蛋等越来越不感兴趣,最喜欢吃的是馒头、青菜,至今耳不聋眼不花,读书、打牌是最爱,每天的报纸都要细细品读。年轻时跟着大哥经商,如今年已百岁仍在打理自家的杂货铺,卖货称重、算账找零都不在话下。
卖货算账不在话下
10月20日,记者走进昌邑市围子街道梁郜村百岁老人梁修儒的杂货铺时,老人正手扶拐杖端坐在门后的连椅上,面透儒雅,眼神沉静。见有人进门,老人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老人看上去也就七八十岁的样子,虽然已经百岁高龄,但眼不花、耳不聋,拄着拐杖起身挪步也没有太多滞涩。“去年吃饭的时候还能喝一盅白酒呢,今年不让他喝了。”陪在一旁的儿媳说,读书、打牌是老人的最爱,每天的报纸更是要仔仔细细地读上一遍。
“老爷子,给我拿包东方烟。”说话间,一位村民走进杂货铺,老人闻讯挪步到放着算盘、台秤的柜台后,轻车熟路地拿起一包烟递了过去。“别人都卖12元一包,我少卖1元钱,给11元就行了。”接过村民递来的50元钱,老人稍作沉吟,“找你39元对不?”说着拉开抽屉,掏出零钱数了起来,一双手迟缓却沉稳。
在聊天过程中,老人突然来了兴致,为了向记者证明自己的眼力,他从柜台旁拿起了一包点心放到了台秤上,轻轻拨动刻度。“一斤三两,你看对不。”老人很快说道。精准的读数让众人啧啧称奇。
小生意养活一家人
梁修儒生于1917年,今年夏天过了百岁寿辰。在老人的孙子梁焕增的眼里,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买卖人,靠一门小生意硬是熬出了一大家子人。“我爷爷20岁的时候,跟着他的大哥在济南学做生意,结婚成家之后回到老家,为了贴补家用,他的小买卖一直没有放下。”梁焕增说,爷爷经常讲一些做买卖的道理,对于爷爷的经历他耳熟能详。
1940年前后,梁修儒开始在街上卖白酒养家,那个时候他为了养家糊口,什么累都受过。因为家里穷,连辆马车都没有,他硬是凭着一把子力气,用小推车推回来一车车白酒,然后到家乡附近的集市上零卖。后来,他又四处奔走卖“洋火”,直到1980年才在村里开起了这间杂货铺,这一开就是37年。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一家人曾多次劝他“退休”,但老人却不肯,而且态度异常坚决。“得给自己找个事儿干。”这是老人用来“拒绝”儿女的一句话。
“小生意做了这么多年,他有着自己的经商之道,那就是童叟无欺,他不仅自己坚守这些‘规矩\’,而且还把这些经验灌输给我们,不让我们占别人一丝一毫便宜。”梁焕增说。
日常饮食偏爱清淡
说起自己长寿的秘诀,梁修儒老人呵呵一笑说:“可能是遗传吧,我父亲就活到90多岁。”近年来他对肉、蛋等越来越不感兴趣,最喜欢吃的是馒头、青菜。每天打理杂货铺,让他头脑灵活,远超同龄人。
儿女双全、四世同堂,梁修儒老人用百年艰辛换来了如今的天伦之乐,更让老人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孙辈们大都受过良好教育,如今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今年夏天,老人过百岁生日的时候,膝下儿孙30余人纷纷赶回老家,共贺老人的百岁寿辰。更让梁家儿孙们欣喜的是,体检报告显示,老人的大脑活动仍如六七十岁的人一般。“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爷爷就是我们家的大宝贝。”梁焕增说。
活百岁松钦鹤羡,数一生苦尽甘来。梁修儒如今已不仅仅是儿孙眼中的“宝”,更是全村人的骄傲。论辈分,该村29岁的梁浩亮管梁修儒叫“爷爷”,家族中有这样一位“老寿星”,让他说不出的自豪和骄傲,每次回到村子都会到老人跟前问候一番。
文/图本报记者张身率
新闻推荐
通过安排加班车、人脸识别进站等措施,确保旅客顺畅出行10月8日,国庆、中秋假期收尾,回乡探亲、外出旅游的旅客纷纷踏上归途。因“双节”叠加,潍坊市公路、铁路客运旅客均迎来今年来客流最高峰。...
昌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昌邑,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