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下坡村整村迁建施工现场。记者王乐摄
□本报记者付生
通讯员孙欢欢
“这就是我们要搬进的新楼,村里说,还有3个月就能搬进去了。”5月23日下午,红河镇小下坡村整村迁建工程施工现场,52岁的村民孙言香用手指着新建的楼区,高兴地说道。
说起小下坡村,红河镇人都知道。一是因为这个村小,共有84户233口人,而且经济实力一般,全村90%以上的房屋都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二是因为这个村地势低洼,在去年8月的那场洪灾中,全村被淹,房屋受损严重,成为全市15个受灾整村迁建村之一,也是昌乐县唯一的整村迁建村。
5月23日的气温,最高达到38摄氏度,人多走几步路都容易出汗,可在小下坡村整村迁建工程现场,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师傅们却干得起劲。塔吊忙着上下吊送物资,装饰作业的切割声、电焊声此起彼伏,拉人拉货的车辆进进出出……
“共有3栋安置楼,主体工程都已完成,正在做内外墙的装饰和室内外的配套建设,室内包括卫生间、地面砖、地暖等,外部包括污水处理,美化亮化等,确保8月份让村民住进楼房。”红河镇党委书记王建书告诉记者,灾后重建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任务。在昌乐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这个仅有84户村民的灾后重建项目,构建起了县、部门、镇三级责任体系,县住建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财政局和红河镇等团结一致,全力推动。
为保障项目建设,昌乐县不仅建立了协调会制度,施工进度一天一调度,一周召开一次现场会,一线推进,现场落实,确保手续办理、资金拨付快审批、无缝隙,还将项目纳入该县项目审批运行机制试点,实行并联审批,加快相关手续办理。
“全村84户人家,有71户受损严重,专家们来看了看,建议别住了,很危险。”小下坡村党支部书记孙业玲告诉记者,当听到房子基本上都不能住了,整个村子的人都没了笑脸,非常悲观。
“但惊喜也很快到来,县里和镇上决定帮助我们整村迁建。更惊喜的是,受灾后不到两个月,整村迁建项目就开工了。”孙业玲说,村民们都说,就是家里盖个瓦房,从商量到决定再到开工,也大多没这么快啊。
对于70岁的村民朱方习来说,惊喜还不止如此。他告诉记者,因为腿脚不灵便,他最不愿意爬楼,听说整村迁建盖楼房,心里既高兴又犯愁。直到安置房设计施工图公示,他才真正高兴起来。“虽然是五层楼,可都安装电梯。”朱方习笑着说:“愿意住楼房,又干净、又明快,坐电梯上下楼,太方便了。”
灾后重建,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如何把整村迁建项目建好,是昌乐县和红河镇两级党委、政府必须考虑的重点,也得到了潍坊市委、市政府和市直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据包靠项目的红河镇副镇长鞠克宝介绍,市直驻昌乐县灾后重建服务队与规划部门一起,全程参与新村选址,包括村庄测绘、规划方案的协调、修改、论证和报批,以及对小下坡村的地形地貌、村庄情况、现有配套设施及村民需求调查等工作。
他回忆说,大家都围绕加快推进灾后重建这个目标,劲往一块使,有力保障了项目的建设。2018年10月16日,县政府对小下坡村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了批复;10月22日,施工图通过图审,并由潍坊市规划部门移交给红河镇;10月23日,安置区顺利开工建设。
在科学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安置区选址在清水河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坚持高标准设计,规划建设多层电梯住房,完善配套设施,让群众搬得安心、住得顺心。同时,在充分考虑原有种植结构基础上,结合全镇农业发展规划,成立小下坡村果蔬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为保证工程质量,昌乐县还按照“创优质工程”的理念,严格程序,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资质的单位参与工程建设,从施工方、监理方的人员、村民代表、机械、组织安排、设计、施工流程以及建筑材料取样抽检等多个环节把好安全质量关,做好安置区与周边交通道路的衔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配套,确保把迁建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结束采访,记者驱车离开了小下坡村整村迁建项目施工现场,回首望去,一条小河从视野中横穿而过,两岸的树木已经枝叶繁茂,让不远处的小下坡村新楼区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夺目。
正如村党支部书记孙业玲所说,这是新的小下坡村,是小下坡村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新的开始。
新闻推荐
项目各段推进工作正有序展开,力争明年底竣工通车备受市民关注的潍日高速连接线项目近日有了新进展。5月7日,记者现场...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