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昌乐新闻 > 正文

肩挑人抬 小推车推出大水库 张纪民见证了高崖水库的建设过程,时至今日仍感慨父辈艰辛

来源:潍坊晚报 2018-07-23 12:27   https://www.yybnet.net/

始建于1959年的昌乐县高崖水库是潍坊市6座大型水库之一,也是昌乐县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如今昌乐县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在当时那个几乎没有机械的年代,动用了近3万名劳动力,耗时9个月基本建成,创造了一个不小的水利奇迹。7月19日,记者来到高崖水库库区,见到了今年68岁的张纪民,听他讲述高崖水库在建设过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忍饥饿战严寒,近三万人艰苦建水库

7月19日,记者来到昌乐县高崖水库库区,碧波荡漾,非常壮观。

家住高崖水库库区窝铺村,今年68岁的张纪民是高崖水库建设的见证者之一,目前在高崖水库纪念馆工作,他掌握了很多关于水库建设的资料。他介绍,高崖水库始建于1959年,在高崖水库建设前,汶河常年灾情不断。为此,昌乐县委决定重点修建高崖水库以治理汶河。

随后,昌乐县成立了全县水利建设指挥部,计划调集民工3万人,实际到工地的民工最多时达到2.6万名。1959年11月3日,高崖水库工程正式动工。在“劈开马鞍移龟山,腰斩汶河灌良田”的口号鼓舞下,建设大军战严寒,耐饥饿,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奋战在工地上。

张纪民那时候年纪还小,但几乎天天跟着父亲和叔叔在工地上。时至今日,他还能清晰地记得,当时整个水库建设现场,星罗密布的分布着一个个小帐篷,无论酷暑严寒,大家都吃住在帐篷里,条件别提多艰苦了。

由于当时机械设备非常少,水库建设全靠人工用锨镢锤钎开挖、靠肩挑人抬搬运,一点点推进。“我记得当时光是用小推车搬运的土石方,就足以堆成一座百米多高的山丘,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浩大的水库,就是用小推车一车一车推出来的。”张纪民说。

打造“穆桂英军团”,有人付出了生命

为了鼓舞士气,当时各民工团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还出台了各种奖励政策,有的奖励铁锹、洋镐等劳动工具,还有的奖励窝窝头。通过这种劳动竞赛,大家都鼓足了劲拼命干,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

张纪民说,当时有一个民工叫马洪恩,小时候被手雷炸去了右臂,但摸索出了独臂推车的绝技,推车一点都不比别人差,被称为“独臂英雄”。

“在当时水库建设过程中,妇女们一点不比男人差。”张纪民告诉记者,当时来自鄌郚公社的女民工吕凤雪带领着十几个姑娘组成妇女推车队,被命名为“穆桂英班”。后来参与的妇女越来越多,逐渐演变成了“穆桂英军团”,对水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水库建设过程中,也曾发生过不幸。有一次雨后出现了大面积滑坡,有数名妇女被滚落的泥土石头砸中,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工程热火朝天进行之际,1960年全县出现严重缺粮现象。根据上级指示,当年6月10日前后,工地留1.5万人继续施工,抽调民工6482人携带1127辆小车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剩余民工继续日夜抢工,经过8个月17天夜以继日、艰苦卓绝的奋战,大坝于1960年7月20日实现合龙,合龙后蓄水3800万立方米。

实施南水北调,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

1959年兴建高崖水库时,昌乐县委就有将高崖水库的水调往北部县城的设想和计划,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实施。1966年,县委决定加紧实施高崖水库溢洪闸等配套工程,为实施南水北调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7年,具有“南水北调”工程咽喉部位之称的鄌郚隧洞动工开凿。经过2年零8个月的奋战,工程胜利完工,清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上的“拦路虎”。1986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历经10个春秋,终于完成了全部主体工程和部分支、斗渠配套工程。1988年12月25日,全线贯通通水。

“建成后的南水北调工程全程56公里,干渠两侧经过统一规划,实施综合治理工程,成为贯穿全县南北的绿色大动脉。”张纪民告诉记者,2008年8月,昌乐县开工建设城区10万吨供水工程。经过3年连续奋战,到2011年11月11日,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在昌乐县水利建设史上,这是继高崖水库建成蓄水50年、南水北调工程全面投运20年后的又一壮举,它将原先的明渠供水改为地下管道封闭式供水,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用水安全。

打通绿色发展大动脉

高崖水库是昌乐县最大的水利工程,总库容1.4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9.7万亩,约占全县灌溉面积的40%。

站在高崖水库岸边,张纪民感慨万千。当年频发洪灾,可自从这座水库建起来后,他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水害变成了如今的水利,灌溉着无数良田,给周围的村民带来了富裕安宁的生活。

“假如没有这座水库,如今昌乐县城的人连水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吃,不得不说,当年的哪些老前辈们的辛苦,真的没有白费。”张纪民说。

此外,高崖水库以其自身的优势带动了昌乐县旅游业的发展。在高崖水库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仙月湖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也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无尽的发展机遇。

高崖水库及其南水北调工程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为了昌乐发展的绿色大动脉,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地位和作用尤为凸显。接下来,高崖水库还将发挥更加重要的现实作用。

文/图本报记者赵春晖实习生国铭欣(署名除外)

人物档案

张纪民,1951年生人,昌乐县高崖水库库区窝铺村人。因为高崖水库建设,窝铺村整体搬迁,张纪民对此印象深刻。自1959年开始,张纪民随父亲和叔叔一起,见证了高崖水库的建设过程,目前在高崖水库纪念馆工作。

新闻推荐

蒋介石表态难落实处

为促使蒋介石尽快派兵援救昌潍,山东籍“国大”代表一再请愿。“国大”讨论军事议题时,他们在会上再次提案增兵昌潍;得...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肩挑人抬 小推车推出大水库 张纪民见证了高崖水库的建设过程,时至今日仍感慨父辈艰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