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郑成海姜瑞胜
撑船、打铁、卖豆腐,曾被古人形容为“人生三苦”。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苦活累活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鲜为人知的是,如今,在市北区淮阳路13号的一处厂房里,再次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令人诧异的是,打铁人不是上了年纪的老师傅,而是几个刚走出学校不久的年轻人。在这间简陋的工作室里,三位90后小伙戴上围裙干起了看上去有些枯燥实际上颇具挑战的手作,他们既是打铁人,更是梦想合伙人。
从独行客到合伙“打铁”
三位90后分别叫王俊源、董培录、于佩心,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青岛人。从职业学校毕业后,他们原本可以从事安安稳稳的工作,但一颗不甘平凡的心,让他们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同龄人的道路。
王俊源家住湖岛,父亲是钳工,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喜欢研究机械加工。他从一把螺丝刀开始,经常自己琢磨加工各种手工艺品。职校毕业后,王俊源去了城阳一家工厂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后来,他又应聘到瑞昌路上的一家工厂上班。换了多个工作后,王俊源自己单干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他甚至买来一台车床放在自家阳台上加工作品,机器的轰鸣声经常引来邻居们的不满。于是,他干脆背着家人悄悄在淮阳路上租了一间屋子,作为自己的工作室。
相比之下,家住抚顺路的于佩心的选择则更有个性。早在上学期间于佩心就经常给同学加工各种手作玩具、工艺品等。2013年,他从技校钳工专业毕业后,家人原本希望他能进工厂从事一个安安稳稳的工作。但出生在一个工人世家,他从小看惯了长辈们按部就班的生活,不想再跟长辈那样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他想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年,他跑到城阳租了一间平房,买来一些设备,开始自己琢磨打制各种个性化的手工艺品。周末,他拿着作品到昌乐路文化市场摆摊,还同时开起了淘宝店,渐渐地在线上线下积攒了不少忠粉。一年后,干过销售等工作的同学董培录加盟,两人一起将工作室搬到错埠岭的一栋居民楼里。搬到这里后,虽然距离家近了,可设备一开噪音非常大,他们常常得开着音乐“降噪”,尽量减少邻居们的反感。
后来,机缘巧合下,王俊源与董培录、于佩心结识,三人聊得非常投机,干脆将工作室合并,成了合伙人。去年8月,三人凑钱建起了凡铁手作工作室,专心致志地开始了“打铁”的日子。
打造了一支能救命的笔
说是打铁人,可在工作室里并没有见到火炉等铁匠必备工具。见记者有些纳闷,三名小伙连忙解释,进入夏天后,屋内气温太高,不适合生炉子,现在他们接得比较多的是铜制手作。一般到了冬季,他们才会在屋里生起炉子打铁。
记者看到,工作室的一个展示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几十件铜制工艺品,包括枪栓笔、石纹笔、陨纹笔、密封舱等,全部为纯铜制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其中,石纹笔等是他们三人自己琢磨出来的,为淘宝原创。枪栓笔则是在日本工艺大师中山英俊创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融入了自己的元素,比如加上了马蹄扣等,弹簧等也都是自己做的。
这些作品非常精致,制作起来却一点也不轻松。以枪栓笔为例,首先将棒料在车床上进行粗加工,剩下的环节就得靠手工用砂纸一点一点地打磨完成。多数情况下,于佩心、王俊源负责车削等前期加工,董培录负责打磨等后期处理,最后再放入笔芯,笔就做成了。三人分工协作忙活整整一天,往往也只能做出一支笔来。这种枪栓笔的开合像老式步枪,笔身重达130克,它的外表不做任何处理,玩家可以在把玩中直观地体会到铜器从浅色到深色的过程。
他们自己研发的石纹笔和陨纹笔,模仿石头和陨石的纹路,全部是手工处理,粗犷中凸显着个性。此外,他们还别出心裁地在笔的另一头加装了一个锥尖,如果在乘车过程中遇到危险,这种笔秒变逃生工具,可当做破窗器来使用。一笔两用,看得出小伙子们确实花了很多心思。
一片秋叶激发创作灵感
由于资金有限,小伙子们把日子过得精打细算。车床、铣床等加工设备需要使用的刀头等易耗品,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支出。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平时都是自己手工磨刀,往往一磨就是两三个小时。直到最近,手上资金稍微宽裕了点,才买回一台磨床,磨刀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费事了。
王俊源说,他们前后一共推出了100多种手作产品。目前,他们的作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拥有一批稳定的顾客,尤其是枪栓笔、石纹笔、陨纹笔等非常抢手。
王俊源说,他们深知,三人都属“跨界”,取长补短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只能边干边学。除了接单干活,他们还经常出去拜师学艺,向其他同行和一些退休老师傅学习。最近,他们开始主打铜质茶具系列,比如茶荷、茶拨、茶勺等。为了深入了解茶文化,王俊源还特意报名参加了一个茶艺培训班。记者看到,有一个茶拨是树叶形状。王俊源说,去年秋天,他们正在工作室里干活,一阵风刮过,飘进来一片树叶。他顿时来了灵感,四小时后,这个产品就做出来了。董培录还弄来了一台缝纫机,下一步准备推出牛皮收纳袋等作品。
车间里的很多设备都比较新。王俊源说,从去年到现在,他们一共购买了10多台生产设备,总共投入了10多万元。这些资金,既有他们之前攒下的积蓄,也有他们的产品销售出去后赚来的钱。
传统工艺融合现代美学
自从搬进这个工作室,三人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样担心左邻右舍投诉了。他们常常在工作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三人默契配合,就如同传统铁匠铺里的“三大锤”一样,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在金属的摩擦、撞击声中慢慢成形,被赋予器魂。他们的坚持和执著,犹如一个印记,深深地敲击进作品,也敲击在人们的内心。
谈到家人,他们说,直到现在家人还经常劝他们回去找个地方踏踏实实地上班。王俊源说,家里人帮他联系推荐了不少待遇不错的岗位,不过他并没有动心。他坦言,以他们的条件,在工厂里找个技术岗位,拿个不错的薪水不成问题,但他们就是喜欢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于佩心也说,刚开始,家人对他们既不理解,也不支持。与其用语言去描述解释,不如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一锤一锤地敲出自己的新天地。当家人看到他们一件件作品为人们所追捧时,相信只有欣慰在心头。
如今,三个年轻人正用平凡的材料实现着自己的造物梦想,“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相结合的路上,我们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三个90后小伙从左至右依次为董培录、于佩心、王俊源。
扫码关注企跳板工作室看精彩视频
扫码看半岛客户端精彩视频
三人打造的精美作品。
新闻推荐
聚焦关键点 练好硬功夫 ——访昌乐县委副书记、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张建伟
□本报记者张传亮近日,昌乐县委副书记、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张建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昌乐县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聚焦“四个重点”,打好“组合拳”、练好“硬功夫”,...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