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韶华肖娜
第七届中国画节开幕以来,来自天南地北的观众汇聚鲁台会展中心,赶赴这场艺术盛宴。“潍坊能连续七届举办这么大型的展会,在全国都很少见,而且参展画家也来自全国各地,很成功。希望继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全国的观众来参观!”来自江苏的观众蔡云娣说。
长见识,看画赏画重感受
在许钦松《幽谷秋色》作品前,市民牟庆娟正与同行的好友小声讨论着对画作的感受。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牟庆娟对山水画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山水画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我喜欢他们,是因为它让我觉得心胸开阔,笔墨不多却意境深远,我很欣赏。”业余时间,牟庆娟也会进行自己的创作,“平时自己也会临摹,但总是缺少韵味,这次主要是来观摩学习长见识的,很多名家的作品近看似是随意点缀,但远观就成另一番景象,这种随性正是我要学习的。”
特地和两位朋友从北京赶过来看画展的王引则表示,能在潍坊观赏到如此高水平的画展非常吃惊。“潍坊是一座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画节更是齐聚了众多名家的优秀画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规模大,层次高,不负‘中国画都\’之名。”王引说。
学技巧,自我提升求突破
在鲁台会展中心三楼北区的一幅名为《跳神》的作品前,62岁的市民孙永红驻足停留,先凑近了看,再站远了看,口中连连称赞“真是漂亮”。
自打退休后,孙永红就拿起了画笔,这一画就一发而不可收拾,画得最入魔的时候甚至连续创作了12小时。从一开始中规中矩的水墨画,到现在自诩的丑人画,孙永红始终觉得自己的画太规矩不自然。这次在画展上,一眼看到《跳神》,她就着了迷,仿佛找到了实现自我突破的方法,她不停地咨询学习着绘画的技巧、用色的手法,甚至拿出自己创作的作品请教。“远看构图近看色彩,《跳神》都让我无比惊叹,从画纸到用料到着笔,都值得我学习。”孙永红再三停留,始终觉得这幅画拙中出巧,用色虽多但色彩融洽,令人不舍离去。
“来参加中国画节,交流学习了绘画技巧,我很高兴,也很庆幸能有这样一个平台,学无止境,我还将一直画下去。”孙永红表示。
找灵感,学习创作有门路
来自昌乐鄌郚的王子宝,特地利用周末带着女儿赶来看画展,虽然疲累,但是仍然挡不住他对艺术的一腔热爱。
王子宝是一位烙画师,这次来参展他还带着自己的作品,“中国字是象形字,结合这个特点,我稍加变化,寓字于画,寓景于字,再烙在木板上进行着色,最终形成我的作品。”在他出示的《平安是福》作品中,字成枝桠,鸟作点缀,别有一番趣味。
“我每年都来,中国画节可以说是越办越好了。每次来,我都能收获新的灵感,今年带着女儿一起来,是希望她也能够学习到这些名家的一点皮毛。”女儿是王子宝的骄傲,他希望通过画展这个高端平台,能让女儿的绘画技巧有大的提高。
新闻推荐
“没有大道理,全是实在话,白塔社区的居民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干工作就是帮自己的家人,违法乱纪的事儿咱决不能碰!”博山区白塔镇白塔社区夏书记从廉政谈话办公室一出来就感慨地说。今年以...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