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传亮)深秋时节,天气渐寒,但在昌乐县宝都街道大杨村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在县统计局驻村“第一书记”王洪军的主持下,该村流转闲置土地50亩建起了蔬菜种植基地,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
在扶贫工作中,昌乐县结合农村产权权能改革试点,引导农民做好土地文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财产收入,促进贫困户脱贫。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资产参股合作社获得红金,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发掘各村优势,合理开发引进扶贫项目,昌乐县把近期规划与长远打算相结合,认真研究引进相关扶贫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的经济实力,逐渐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多元化。为强化班子带头引导作用,该县派驻“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多方收集“三农”方面资料,利用夜间和农闲时间,与村主要负责人学习讨论,积极培育村干部治理村务的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文研鞭炮声声迎新人,喜事新办倡新风。近日,记者在昌乐县五图街道东上疃村蹲点采访时,参加了村民刘清华儿子的婚礼,发现这里的农村婚礼办得热闹喜庆、时尚新颖而又节俭文明...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