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石莹)如今,在昌乐县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入住的企业不仅产销两旺,而且还就近吸纳了大批农民就业。随着一大批外出打工的中青年农民工回乡办厂、开店,发展特色农业、创办家庭农场、成立合作社等,“打工潮”向“创业潮”的转变,成为昌乐县一道亮丽风景。近年来,该县通过培育以农业电商、农民创业为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形成了以教育培训、孵化创业、实习实训就业为主框架的“一条龙”式农民就业创业格局。截至目前,创业孵化基地先后入驻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110家,带动就业3623多人,创业成功率达96%;基地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认定为“中国供销总社培训基地”、被市人社局认定为“潍坊市星火培训基地”。
创建基地,打造农民创业一站式平台。该县以打造全省职业农民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契机,规划设计了总面积600亩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园、实体企业创业孵化园、智慧农业创业孵化示范园,着力打造创业综合服务、实训、孵化三大平台。整个基地以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外贸出口、农产品电子商务、互联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类型的企业为主要引进对象,形成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基地发展规划。目前,投资2000多万元的创业苗圃孵化园已投入使用。
多轮驱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该县在成立管理机构、建章立制、搭建平台,确保基地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优惠措施,全方位加大农民创业扶持力度。每年设立不少于100万的专项资金,用于培育扶持入驻基地的农业企业;积极协调税务等部门减免税费,对基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创业无费区。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实施创业补贴。目前,基地已帮助40人实现了自主创业,为30名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0万元。
精准施策,确保创业成功率。该县通过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全力增强服务的精准率和有效性,确保创业成功率。针对入驻创业团队、创业项目、资金状况的不同情况,实施有区别的个性化、针对性服务。目前先后已为50余家企业办理贷款、创业补贴等相关手续,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社注册商标30多个。同时,搭建智力支持平台,在创业培训学校除配专业6名专业教师定期授课外,还常年聘请省内外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老师和创业成功人士进行培训。此外,围绕创业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基地优惠政策、创业成功典型,展示基地运作模式、主要成效,鼓励引导更多职业农民进入基地学习培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尹莉莉深秋时节,多了些凉意,然而记者来到昌乐县红河镇采访,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来来往往的集装箱运输车辆让公路上有了热度,也让记者“心动”:“这里是昌乐县的东南部,属于...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