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金友丛清洁)近年来,昌乐县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积极稳妥推进以“新居所、新设施、新环境、新管理、新生活”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园区“两区”共建为基本模式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了农业规模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进程。
科学规划,稳妥推进。昌乐县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部署要求,结合空心村整治、现代农业发展、集中供水等大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接、习俗相近的原则,将全县903个自然村规划为103个农村新型社区,并聘请同济大学、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专业规划机构编制总体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每个社区统筹考虑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因素,科学设置生活居住区、公共服务区、商贸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等功能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五新”示范,质效并举。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昌乐县坚持以“新居所、新设施、新环境、新管理、新生活”“五新”引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昌乐县通过企业投资开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出台政府补助政策等多方面筹集资金,高标准建设具有乡村风情的集中居住区,并确定27个社区作为示范点重点突破,目前,已有14个社区搬迁入住。在设施配套上,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一步到位配齐路、水、电、气、暖、排污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等。为优化社区环境,昌乐县整合城管、环卫、绿化“三托管”资源,建立社区托管工作和物业管理制度。在管理上,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社区组织建设新模式,面向全县公开考选了9名年轻副科级干部到镇(街、区)挂职副书记,直接兼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县70%以上的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入住农村新型社区的农民全部纳入城镇居民社保体系,目前,正在三和、艳阳天、任疃、管庄等已建成社区进行试点。
“两区”共建,宜居宜业。昌乐县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一体实施,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民向工人、商人、市民的转变,以人的城镇化推动“四化”协调发展。昌乐县把园区化、规模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植农业种养大户、示范基地、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引导农民到园区打工就业,就地变工人。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24.2万亩,规划建设了万亩火山杂粮基地、万亩现代农场等58个农业园区,重点培植了华安瓜菜、火山小米等100家大型专业合作社,带动16万农民抱团发展。
乡村文明行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林峰通讯员孙晓亮赵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经济区坚持贯穿从严要求,始终注重学习实效、注重解决问题、注重督促检查,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确...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