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出生于“神奇进士家族”,世代书香相承,他在耳濡目染之下自幼爱好读书,尤爱古籍。上世纪90年代,他参加工作后开始踏上古籍收藏之路,数十年来共收藏古籍11688卷,打造成省内首家私人古籍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意在让更多市民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11月13日,记者来到王斌位于安丘市新安路与莲花山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古籍博物馆内,倾听他与古籍结缘的故事。
□文/图潍报全媒体记者郭超
出生在“神奇进士家族”,自幼着迷古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11月13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安丘市新安路与莲花山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安丘世德古籍博物馆,只见王斌正捧着一本清代顺治年间的《三国志》读得津津有味。在这座占地600平方米的山东省首家私人古籍博物馆内,各类古籍按照年代、历史等整齐地摆放在展厅东、西、南三面展柜里,古玩、墨宝、陶瓷、红木家具等随处可见,古香古色文化气息十足。随手翻开一本古籍,手指轻轻触摸泛黄的纸张,缓缓在馆内踱步,无形之中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我乃黄帝后裔,开姓始祖是周灵王太子‘晋’,因忠言逆耳,成废太子,改姬姓为王姓。”王斌翻阅着记录王氏家族历史变迁的《相州王氏族谱》《王沛檀年谱》等书籍,自豪地说,“我们祖上出了很多名人呢,像我馆内有200卷古籍是从祖上传下来的。”王斌的家族历史源远流长,明末至清朝时期,他的祖上曾出现过17位进士,“神奇进士家族”的美誉因此而来。一代代传承,从小在这种浓厚的书香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王斌自幼爱好读书,尤爱古籍。
1990年,王斌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国农业银行安丘市支行工作,从诸城来到安丘一待就是近30年。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王斌将祖传的200卷古籍一起带到了安丘,并小心翼翼地珍藏着,闲暇之余经常拿出品读,这些古色古香的线装书特别令他着迷。
连续十年登门拜访,感动藏家购得《书经》
“平常有时间就来这里看看,这里藏书非常丰富,很多之前没有见过,每次来都意犹未尽。”安丘市民郝建军是这家古籍博物馆的资深书迷,由于爱好相同,他与王斌成为了好友。对于书中的问题,王斌总是耐心为郝建军解答。
说起收藏之路,王斌打开了话匣子。在上世纪90年代,王斌结识了很多走街串巷淘书的商贩和古籍圈里的书友等,只要遇到喜欢的古籍,他都会不遗余力地购买下来。据王斌介绍,当时收书价格非常便宜,保护完好的古籍一般10元左右就能买到,他收藏的古籍大多是在那个时候购买的。自2000年以来,随着古籍收藏持续增温,淘书商贩的要价水涨船高,遇到有收藏价值的书籍,报价动辄几千元、几万元,无形之中也给王斌的收藏之路带来了经济压力。
在收藏过程中,王斌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求购《书经》的过程。2000年前后,王斌偶然得知高密一位古籍收藏家珍藏着一套明正统年间(1449)司礼监刻本《书经》。经过多方走访,王斌见到了这套古籍,共有六本,图文精美、白棉纸写刻本、字形如钱币大小,一见之下便爱不释手。不料,这位收藏家惜书如金,无论王斌怎么说,对方都不肯卖。“真的太喜欢了,不想放弃,只好采取‘迂回策略’。”王斌笑着说,从那以后逢年过节他都会带着礼物前往这位收藏家的家中拜访,10年间往返近百次,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打动了这位收藏家。2010年前后,王斌以10万元的价格如愿买下了这套《书经》。
创办博物馆,让市民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随着王斌的藏书越来越多,家中已经放不下,只好租房保存。为了将这些古籍更好地传承下去,也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王斌在业内专家建议下,经过多次考察和准备,于2015年经山东省文物局批准成立了山东省首家私人古籍博物馆,命名为“安丘世德古籍博物馆”,并在新安路与莲花山路交叉口西北角附近购置了一套面积600平方米的沿街房作为博物馆馆址,馆内安保及防火防蛀等措施一应俱全。据悉,王斌的博物馆内现珍藏有古籍11688卷。
“创办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更多市民了解民族文化,并代代传承下去。”王斌说,博物馆自创建以来,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古典书籍”为宗旨,一年365天免费对市民开放,作为当地青少年教育培训基地,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课外实践的场所。同时,国家对于非国有性质博物馆进行支持,自2019年以来,对于符合条件的给与每年5万元的财政拨款,基本满足了该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和开销所需,也给王斌坚持创办博物馆增加了信心。
下一步,在安丘当地相关部门的扶持下,规划总建筑面积5007.60平方米的新建安丘世德古籍博物馆将在安丘城区建成。11月13日,记者了解到,目前新馆主体已建成,预计2021年年底就能投入使用,将为保护古籍起到推动作用。
新闻推荐
安丘市新安街道东刘家庄村的刘宪德今年67岁,他以铁为笔,以电为墨,8年时间烙成四大名著中的408位人物。独乐乐不如众...
安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