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潍坊市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和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主引擎,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自获批以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起势,总体方案中28项建设任务已全面展开实施。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主体工程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功能板块基本建成;国际院士谷已引进5家院士工作站;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一期开始试种;国际博览园、高端食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迎着春天再出发。在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上奋力攻坚,潍坊市将加快突破农综区建设,大胆试、勇敢闯,赋予新时代“三个模式”新内涵,为全国农业开放发展提供“潍坊方案”。
工作推进
创新体制机制
潍坊农综区涵盖潍坊全域,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20.9平方公里,包括中国食品谷、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两个片区,主要搭建农业科技研发、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高端平台,探索开展先行先试;核心区以外的区域为辐射区,侧重承接核心区先行先试成果,与核心区配套联动、互为支撑、互相促进。
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对外开放综合试验区。其被定位为全国农业开放发展引领区、农业科技创新先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承担着为全国农业开放发展探路子、创经验的国家使命、历史重任。
如何种好这块国家“试验田”?建立完善精简、统一、高效、扁平化的体制机制是基础。
据农综区管委会(筹)常务副主任于冬菊介绍,农综区自建设以来,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会同省农业农村厅、潍坊市政府建立部、省、市联合工作推进机制,省级层面成立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省农业农村厅等12个省直部门单位任成员的农综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里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农综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农综区管理机构。
突破核心、统筹全域、协同发展,农综区建立了市级工作推进机制。市直部门层面,形成分管负责同志+业务科长的“1+1”推进机制;
县市区层面,形成分管领导+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1+2”推进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农综区建设中的问题。
农综区聘请业内高端设计团队,编制完成了核心区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规划,年内将编制完成对外合作规划和核心区起步区各项规划,启动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落户、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今年是农综区的重点突破之年,据农综区党工委(筹)委员张守兵介绍:“年初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们广泛开展网上遍访服务对象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做好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平台建设、开展‘双招双引’等创造条件,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与服务发展‘两不误’。”
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农综区正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形成样板”的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项目建设
集聚高端要素资源
站在农综区的办公大楼上,国际院士谷、潍坊农业大数据中心、中凯智慧冷链物流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国际博览园等一个个大平台、大项目,犹如一颗颗发展的“种子”,洒落在沃土之上。
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一期项目负责人李光龙介绍:“目前一期项目2个种植区已完成,西红柿和辣椒已经开始试种。预计今年年底(一期)达到竣工验收条件。”据了解,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占地5300亩,总投资40亿元,将打造成世界先进的种业研发创新中心。
国际院士谷项目为农综区建设提供着科技支撑。“我们与国内外40多位院士、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与40多所农业和食品领域前沿的尖端高校达成了合作,涵盖了育种培苗、土壤水肥、生物科学、畜牧养殖、食品工程等几个领域。”国际院士谷工作人员任娜娜介绍,目前已经转化海参全产业链研发、果蔬精量水肥一体化、生物单倍体培养及分子育种等农业科技成果20项。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了技术集成示范区、高标准种植提升区、科技仓储物流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利益联结探索区、现代农业服务体6个功能板块,已经基本建成。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成立了由4名院士领衔、113名专家组成的工作团队,在全国建立了19个试验示范基地,集成了2299条蔬菜产业链相关标准,启动了112项标准研制工作,日光温室西红柿、黄瓜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年内将建成全国性综合信息平台,制定设施蔬菜国际标准建议,编制粤港澳大湾区蔬菜执行标准。
农综区相继引进了中国(潍坊)食品科学与加工技术研究院、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花生专业委员会等一批高层次平台,由北京大学、山东省政府共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也即将投入使用。此外,核心区内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东亚畜牧交易所、潍坊农业大数据中心等高端平台已建成运营。
模式创新
敢于先行先试
农综区建设启动以来,潍坊市重点聚焦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加快构建新的财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干部管理体制、农产品安全监管体制,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把握好先行先试的根本任务,当好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对国家支持的11项先行先试政策,农综区组织海关、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进行分解细化,形成了《农综区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多个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围绕促进贸易便利化,潍坊海关充分发挥技贸措施评议基地作用,促使我国生姜出口新西兰于去年底正式获准,长达4年之久的中新生姜准入谈判终于画上圆满句号。作为该项目的见证人之一,潍坊海关工作人员段元斐告诉笔者:“澳洲由于实行极为严苛的植物检疫标准,新西兰只允许泰国、斐济等9个国家的生姜进口,中国产鲜姜之前从未打开过澳洲的市场。”
按照先行先试政策,农综区核心区通过建设国际种业聚集区,为扩大外商投资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创造条件;依托山东匠造食品检测公司,探索建立与日本农产品检验国际互认机制,已赴日与日本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海关完成对接;推动安丘大姜、青州柿饼分别成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中欧互认互保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已有5家企业获批开展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有效节省了运作时间和经济成本。
大胆设想、勇于实践之下催生出适于发展的新模式。农综区完善提升中百大厨房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农业“新六产”模式、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鉴证+抵押登记”为核心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国际院士谷“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科技创新共同体模式、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特色农业园区模式等,探索形成了一批先行先试创新成果。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壮志谱新篇。今年,农综区将依托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机制,拓宽农村产权交易渠道,争取在更多模式创新中形成一批新成果。同时,借鉴复制全国各自贸区、农高区、对外合作试验区经验模式,探索推出一批农综区独有的优惠政策,力争年内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个以上。
“双招双引”
打通开放发展通道
开放发展是农综区的鲜明主题。立足于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谋划定位,农综区奋力打造全国农业开放发展新样板。
用好用活各类平台,一系列国内外招商、贸易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展开——
发挥中美中心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推进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农业、食品产业方面的交流合作和成果转化;
依托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项目,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加强合作,促进荷兰先进农业、食品科技在农综区转化;
发挥中以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作用,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开展合作交流、科研创新以及成果转化,推动华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外建设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中心,推进农业技术输出及成果转化;
依托“中国食品谷号”铁路冷链物流班列,在物流节点城市建设交割仓库,打造以潍坊为核心的干线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全国冷链物流体系重构,形成面向全国、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鲜农产品集散大动脉……
为了增强国际影响力,农综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先后在韩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留下了开放包容的足迹与身影,并邀请英国、荷兰、以色列等国驻华使节、“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投资促进会成员等前来考察。2019年共接待国内外客商和参观考察团队560多批、7200多人次,成为吸引境内外投资合作的“新高地”。
农综区建设为潍坊打开了一扇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搭建了一个独具优势的“双招双引”大平台。中化集团、中国农科院等企业机构先后与国家农综区达成合作共识,联手擘画发展新蓝图。与巴西大学集团、新农创集团、中地海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正大集团、新希望六和等企业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今年,农综区将积极争取承办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乡村振兴国际论坛,继续扩大农综区对外影响力。高标准规划建设中日韩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打造开放合作典型样板。引入全球知名企业、高端机构参与国家农综区开发建设,推动一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尽快落地,招引入驻一批国内外农业及食品行业领军企业总部。推动“中国食品谷号”冷链班列加密班次、扩大规模,打造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挥蔬菜、禽肉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争取更多农业园区和企业获得“菜篮子”工程认证。
新的动力在聚集,新的活力在迸发。攻坚克难、全力突破,农综区将以创新之策破解万事之难,以新担当、新作为,打开农业开放发展的新天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金升周玉晓)疫情发生以来,安丘市景芝镇景城小学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让学生度过一个...
安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