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国胜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范素娟
10月18日,由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潍坊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千里漫行话潍坊”第二季潍水溯源活动走进安丘市。来自全市的近30名市民文化爱好者、摄影师、写手、美术老师齐聚安丘,实地探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对其进行宣传,在此之前,这个市民采风团已陆续走过了诸城、昌乐、高密、坊子等县(市、区)。
“千里漫行话潍坊”第二季潍水溯源活动是第三届潍坊市民文化节的重点活动之一,活动创新文化惠民,广泛征集市民文化爱好者、写手、摄影师、专业设计人才,分批次探访潍水文化项目,以期通过对潍水文化细分梳理,采用公众倡导、融合创新、市场导入等方法,充分唤醒非遗自身魅力,融合创新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活力,使之与当代审美、大众生活紧密结合,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与往期活动不同的是,本次安丘之行,除了探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外,还多了一项探访内容——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派出的“第一书记”李晓祥的帮扶村——安丘市石埠子镇蒯沟村。采访团通过与“第一书记”面对面沟通和实地探访,了解该局两年来对蒯沟村的帮扶成果,感受这座小小山村的变化。
蒯沟村共有360户1280人,耕地1540亩。过去村民一直以种植小麦、花生和玉米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去年3月,李晓祥驻村后,一心想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我调研了解到,蒯沟村多是分散的小户经营,产量有限,有好产品也卖不出好价钱。集体经济组织是个空架子,无经营性收入,主要靠土地租赁和集体资产发包,增长空间有限。”李晓祥认为只有做好集体经济组织的文章,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于是,李晓祥决定创办集体股份合作社,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绿色生态特色规模化的产业发展路子,促进农业增产、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李晓祥按照“选好一个产业,发展一个拳头产品,打造一个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安丘市石埠子镇特色产业——草莓,采取“网上直销、点对点配送”的方式,精心打造“安莓儿”专属品牌,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
为帮助贫困群众,自2017年9月份蒯沟村的集体股份合作社创办以来,共支付劳务费用13万余元,其中大部分是村里困难群众的劳务所得。目前,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有5名固定工人,每天工资85元,每人每月有2500多元的工资收入。这5名工人,皆是村里的困难家庭人员。
“截至目前,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已帮助困难群众销售散养鸡200多只、鸡鸭鹅蛋3000多斤。紧跟季节时令,还帮助村里困难群众销售从山里挖回来的荠菜、白蒿、蒲公英、野蒜、蛤蟆草等,积少成多,也有不菲的收入。”李晓祥说。
此外,对于村里最困难的群众,蒯沟村党支部决定,采取割尾巴的方式,每年从集体收益中拿出一定资金,作为政策股免费提供,以保证他们有稳定的财产性收入,确保不返贫、不掉队。今年,村里已拿出2200元,免费为4名困难群众参社入股。“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经营的6亩草莓大棚,短短3个多月销售额达24万余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多元,彻底消除了集体经济的‘空壳’,让村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李晓祥说。
新闻推荐
首届绿旺达中国山东(安丘)大姜文化节暨第八届“绿旺达杯”姜王大赛举办
本报讯(记者于卿通讯徐华)11月11日,首届绿旺达中国山东(安丘)大姜文化节暨第八届“绿旺达杯”姜王大赛在安丘市...
安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