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安丘新闻 > 正文

于永波苦练螳螂拳四十年, 央视《看中国》摄制组拍专题片向海外播出

来源:今晨6点 2018-07-28 09:27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滕新书摄影报道

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看中国》摄制组来到烟台,拍摄烟台市螳螂拳传人于永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传承和发扬,他们将制作中文和英文版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传播,制作匈牙利语版在匈牙利电视台播出。

央视来烟拍摄于永波专题片

7月15日至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看中国》摄制组来到烟台,采访录制螳螂拳传承人于永波的相关情况。摄制组在毓璜顶宾馆门前拍摄了于永波每周日下午例行教孩子们学习螳螂拳的情景,随后又在烟台文化馆和海边,以及烟台的地标性建筑火车站“城市之门”、烟台文化广场等地方,拍摄了于永波及其螳螂拳与烟台的不解之缘。“苦练螳螂拳40余年,铁臂功、铁砂掌这些一般人只能在电视剧和电影中看到的功夫,于永波样样都行,单指碎绿豆、挥臂断石柱等也不在话下。”陪同摄制组拍摄的山东半岛经济研究院胶东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刚告诉记者。而面对摄制组的镜头,于永波展示了单指碎绿豆等武功绝学,他想以此告诉世人什么是螳螂拳,如何才能学好螳螂拳。“就像大家通过电影《叶问》都知道了咏春拳一样,我一直希望能有人拍摄一部螳螂拳的电影,让这一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中国传统武术得到大家的认可。”苦练螳螂拳四十余年的于永波一直心存理想,央视此次前来拍摄专题片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据摄制组人员介绍,他们将制作螳螂拳传承专题节目,以中文和英文版的形式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播出;另外,还会制作匈牙利语版在匈牙利电视台播出。

于永波多次获邀做武术裁判

于永波出身于武术世家,他从11岁就开始从师专习螳螂拳,至今已经有40余年了。“最初练习螳螂拳是为了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我师从过螳螂拳大师刘美杰、李成周,还有幸得到过泰斗级人物王元亮的指点。螳螂拳与其他武术一样,需要从基本功练起,而且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超强的耐力。”谈及早年习武,于永波说,当年他刚入师门不久,才练了几天花架子就以为不得了,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地缠着同门赵师兄比武。“谁知,赵师兄练的是铁臂功,一比试,我的胳膊被碰得肿成了馒头。”他说。那场比武让于永波明白了习武没有捷径可走,功夫是一滴滴汗水落在地上砸出来的。随后三年里,他为了练就铁臂功每天对着树干抻8000下胳膊,哪怕胳膊肿胀充血也不曾放弃过。日久天长,于永波指关节处留下了厚厚的老茧,而常年挥臂抻树也使得他的胳膊骨骼肌肉结实,终于得到了师父的肯定。“胳膊像生铁一样坚硬。之前我喜欢打篮球,但因为我胳膊太硬、力气太大容易伤人,后来干脆就不上场了。”于永波告诉记者。2007年,在首届“黄山论剑”武术大赛中,于永波的螳螂拳夺得冠军,之后,他多次获邀做武术大赛的裁判或武术段位的评委。后经申报和评审,于永波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螳螂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2016年10月举办的“孙膑拳杯”首届中国(安丘)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展演大会上,于永波演练的螳螂拳获得了金奖,让螳螂拳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中大放异彩。

无偿传授让螳螂拳深植民间

“螳螂虽小却很勇敢,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即便是面对万物之灵的人类,也毫不畏惧从不退缩,而是以‘闪转腾挪勾搂采挂\’和灵活的步伐、密集连续的手法与对手博弈。我们的祖先观察到这种精神、勇气和技巧,故命名为螳螂术,意思是要学习螳螂的智慧、勇气和技巧。”于永波说,习武是个心身修炼的过程,螳螂拳能让人更勇敢和坚韧,对人的品格、意志磨炼很有帮助———在长期的修炼过程中让人有自信心,而意志力、勇气和霸气也随之成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慢慢内敛,让人心归于平凡———这是一个心身修炼的过程。作为螳螂拳传承人,于永波始终把螳螂拳的传承和发扬作为自己的责任,多年来,他一直在烟台各学校义务传授螳螂拳,跟他学艺的除了小学生和青年人,还有不少中老年人。央视拍摄专题片时在场的学生,来自于南通路小学、烟台十中等多个学校,其中一个女孩邹雨菲,跟着于永波学习了两年,一拳一式已经有板有眼。“孩子自从学习武术后,性格更加开朗了,还会在学校教其他小朋友们练功。”邹雨菲的妈妈说,雨菲以前一直跳舞,自从接触到螳螂拳后便迷上了武术,她有个愿望是有一天能跟着于老师去打比赛。“我们祖先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技艺和方法并世代相传至今,作为一个中国人,除了责任还有情感,要对得起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尽一点微薄之力。”于永波说,螳螂拳是中国九大拳种之一,起码不应该让这门传统武术失传于民间。

整理拳谱意外成为“书法家”

于永波想将螳螂拳传得更广更久,除了义务授艺,他还计划整理螳螂拳谱和心得,著书立说,将螳螂拳的武德和精髓更好地传承下来。1983年,恩师把《螳螂拳谱》传授给了于永波。他在研读和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繁体字版本的拳谱晦涩难懂,不利于后人学习,就想用简体字重抄一份。为此,他又搜集到了三家古谱,重新抄录了三大本。在整理抄录的过程中,于永波还在前人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个人的心得和体会,使螳螂拳这一古老的拳种增添了许多现代的色彩,更加方便现代人练习。“现在一些习练者可能由于年龄原因,对有些招式的名称记忆不清,还有些人在传授时对招式的解释含混不清,这都影响着螳螂拳的进一步普及发展,整理拳谱的工作紧急而又必要。”于永波说。于永波从小喜欢书法,尤其喜爱风骨嶙峋的瘦金体。在整理拳谱的过程中,他瘦金体书法也大有长进,并受到业界人士的肯定,以至于前来求字的朋友一个接着一个。“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练习书法和练螳螂拳一静一动,合乎自然之道。”于永波告诉记者,因为常去做武术大赛的评委或裁判,每天要评判近百人的不同拳法、功力和各种器械表演,他常常会被那些柔美的动作和拔山的气势所感染,这些沉淀在心里,有时候写字时就会触发灵感,这是他书法与众不同的原因。

周刊总策划王玮周刊统筹王一惟十字街主编刘希恒视觉姜文豪

新闻推荐

从细节入手,打造亲绿透水空间 浞河:处处成画,步步成景

□本报记者张蓓杨国胜本报通讯员庄健原来树下的土坑不见了,随便一扔的水管子也不知去...

安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安丘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于永波苦练螳螂拳四十年, 央视《看中国》摄制组拍专题片向海外播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