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安丘新闻 > 正文

1397户居民信息熟记于心 老片警潘海昌在基层工作30多年,退休后仍不舍那身制服

来源:潍坊晚报 2018-07-05 11:03   https://www.yybnet.net/

1966年,29岁的潘海昌从潍坊柴油机厂经济民警队调入公安机关,一直在东关派出所下属警区工作,在这个最基层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在职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对辖区1397户居民、4259口人的信息全都记在脑子里,他的基层工作经验被当做全市典型。从户籍卡片到身份证异地办理,从人防、物防到“天网”全覆盖,他见证了公安事业的长足发展。如今,提起片警“老潘”,许多东关街道的老居民对他还念念不忘。

从国企经济民警

到派出所户籍警

7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奎文区金盾公寓潘海昌的家时,他正穿着一件篮球服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退休20多年,每天看看新闻、读读报纸,与老伴拌拌嘴,时间就这样一天天慢慢过去了。

在潘海昌家门口的挂衣钩上,挂着一件浅黄绿色的短袖衬衫,这是他当年的制服。虽然离开岗位多年,他还时常将这件衣服穿在身上,一来是因为节俭,二来是难舍心中的情怀。听说记者要拍照,他悄悄回到卧室换上了这件衬衣,端端正正地坐在沙发上,依稀可见当年英俊挺拔的模样。

1937年11月,潘海昌出生在安丘一个农村家庭,1956年,19岁的他应征入伍,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义务兵。在部队锤炼五年后,他转业分配到潍坊柴油机厂保卫科任经济民警。“当时国有企业都设有经济民警岗位,主要负责企业的安全、警卫工作。”潘海昌回忆。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保卫经济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我国的经济民警体制便于1953年建立,是大型、重要企业、事业单位的一支武装守卫力量,在保卫厂矿企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65年,取消经济警察番号,符合要求者纳入公安队伍。在这样的背景下,1965年,潘海昌被调入潍坊市公安局(原址在现潍城公安分局)东关派出所任户籍民警。

户籍卡片随身带

回家让妻子抽查

当时的户籍民警与现在户籍民警的职责不同,“我们相当于现在的片警。”潘海昌说,当时整个东关辖区被划分为六七个片区,每名户籍民警负责一个片区。

潘海昌先后负责过安丘巷、中兴街、北大街等片区,后来固定在北大街片区。在他的记忆里,当时的东关还少见楼房,人口也只有几万人,派出所位于李家街,整个所只有15名警力。

从走进警区的那天起,潘海昌就怀着满腔热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宁与幸福装进了心里。他干的第一件事是掌握辖区所有居民的户籍信息、家庭情况,这是了解民情民意、开展犯罪预防的基础。当时没有电脑,居民的户籍信息全都记录在一张张卡片上,潘海昌就天天拿着卡片背。不仅要背过每个居民的名字、住址,还要记住他们的职业等,他走到哪儿都随身带着厚厚一摞卡片背诵。“那时卡片不便携带、储存,又容易磨损,得小心翼翼地保存。”潘海昌说,他负责的北大街和市一建公司居委会警区共有大街小巷12条,居民1397户、4259人,要背过这么多信息谈何容易。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社区情况,他就沉在警区里,走东门,串西户,下工夫熟悉人口,了解情况。

“他天天拿着背,回家就是我拿着卡片进行抽查,随便抽一张他得立即说出这个人的信息来。”潘海昌的老伴牟桂兰笑着说,他每天一早出门,到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有的时候一星期都不回家,一心扑在工作上。

潘海昌负责的这个警区地处闹区,治安情况比较复杂,靠着细致的工作,潘海昌的脑中仿佛装了一份“活户籍档案”,这为他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不断创新方法

成为全市典型

时间长了,警区群众见潘海昌是个实心眼、热心肠的人,也就信任和支持他,工作越干越扎实。

那时候,防盗全靠人防、物防。1979年,潘海昌首先在北大街居委会辖区组建了义务治安巡逻队。接管市一建公司居委会责任区后,摸索违法犯罪分子活动的规律特点,同居委会的同志一起研究落实各种防范措施和制度。白天,他在几个交叉路口设了固定岗,偏僻小巷布置上流动哨;晚上,他和居委会干部一起领着治安队伍搞好值班巡逻。从1984年开始,他学习济南市大观园派出所的经验,在辖区逐步落实了技术防范措施。通过这一系列技术预防措施,警区各类刑事案件明显下降。多年来,群众对北大街一带治安秩序一直比较满意,连路过北大街的工人也说:“这里一天到晚都见戴红袖章的巡逻,上下班从这里走心里踏实。”

调解民事纠纷也是警区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密切警民关系,而且可以防止酿成治安、刑事案件。工作中,潘海昌责任区内的民事纠纷他管,责任区外的他也毫不犹豫地帮忙调解,解决家庭矛盾、纠纷无数,更预防了数十起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北大街有25名失足青少年,潘海昌与居委会的干部一起,组织他们学习法律知识、打扫街道,25人中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1983年严打时,全区北大街犯罪率最低。

“我觉得,要做一名居民群众的贴心民警,就要把群众的疾苦时时挂在心上,只要是能为群众分忧解难的事,不管份内份外,都要热心去做。”潘海昌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平日里,张家的煤买回来了,他帮着搬进院里;李家的户口本烂了,他带回所换新的。特别是对那些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就连谁家的门窗该修了,谁家的屋漏了,谁的病又到了该犯的季节了,他心里都有数。20多年来,他在警区先后照顾了11位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与居委会干部一道为6位老人送了终。他也被居民亲切地称呼为“老潘”。

正是由于潘海昌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他的许多工作方法成为当时全市公安工作的典型,他不仅年年获评优秀,先后被授予“全国公安战线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寄望年轻民警

更好服务群众

1994年,奎文公安分局成立,东关派出所划归奎文分局。1998年,已到退休年龄的潘海昌继续留在岗位上,直到2000年突发脑血栓才离开工作岗位。

以前潘海昌还常到处逛逛,如今上了年纪,腿脚也越来越不方便,他只能在单位宿舍院里走走。潘海昌说,随着“天网”工程的全覆盖,人防、物防、技防多管齐下,给案件侦破、震慑犯罪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而户籍信息早已实现电子化,户籍民警点点鼠标,就能轻松调阅居民户籍信息。同时,公安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便民举措,像自助满意拍、身份证异地办理等,让居民办理户口方便多了。

现在社会发展了,公安队伍壮大了,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更高了,潘海昌希望公安民警提高自身要求,练好本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守好一方安全。

文/图本报记者周晓晴

新闻推荐

安丘出入境管理科完善软硬件便捷群众办事

今年以来,安丘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深入践行“出入有境、服务无境”工作理念,以保障群众办事“只跑一次”为抓手,进一步强化...

安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1397户居民信息熟记于心 老片警潘海昌在基层工作30多年,退休后仍不舍那身制服)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