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安丘新闻 > 正文

《水经注》中的山东农业灌溉工程

来源:大众日报 2018-06-27 04:48   https://www.yybnet.net/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灌溉历史悠久,先秦即已有之。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说,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纷纷开通运渠,其中,齐国在临淄城东北,开运渠沟通淄水和济水。司马迁还说,这些运渠主要是行舟运输物资,水有余还可以灌溉农田。到了西汉,《史记·河渠书》载,自汉武帝塞黄河瓠子决口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各地农业灌溉规模更是发展到万顷,其中,山东有两处,一处是“东海引钜定”,在泰山之北,一处是“泰山下引汶水”,在泰山之南,并说小规模的引水灌溉也很多。到了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在记述大汶河、潍河、沭河、泗河水道流经时,也提到了几处著名的产粮区及引河灌溉工程。

泰山以南的大汶河流域,《水经注》记有两处农业灌溉工程和汶阳、龟阴两处著名的产粮区。一处农业灌溉工程在大汶河支流瀛汶河上。与今天以牟汶河为主流不同,《水经注》以瀛汶河为主流,以牟汶河为支流。瀛汶河上游河谷是古代莱芜谷的南段,虽然“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但“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一处农业灌溉工程在大汶河干流上,“汶水又西南迳亭亭山东,黄帝所禅也,山有神庙。水上有石门,旧分水下溉处也。”这处就是《史记·河渠书》所说的“泰山下引汶水”。根据《水经注》的记述,引汶的地点在亭亭山东,亭亭山则在大汶口东北约十里处。古时,帝王首先在云亭山设坛祭地,然后登临泰山祭天,完成封禅大礼。而今,亭亭山依然矗立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东大吴村之北,不过其附近的大汶河上的石门已不见踪迹。引汶河水所灌溉的农田,即是《水经注》所记的“汶阳之田”。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汶阳之田”属于鲁国,是鲁国卿相季友的封地,齐国发兵前来争夺,后又归鲁,齐又争夺,后世即传为“齐鲁必争汶阳田”。大汶河北侧支流漕浊河,也流经“汶阳田”。《水经注》中载,蛇水“西南流,迳汶阳之田。”漕浊河,由主流漕河和支流浊河汇合而成,即《水经注》中的蛇水。《史记·河渠书》说,引汶水灌溉的规模在万顷之上。1983年11月,山东省两位水利史专家到当地考察,认为,“从云亭山(即亭亭山)东古汶河引水,经云亭山北向西到汶阳一线的汶河北岸,西到边院,北到夏张,东到满庄,即汉代引汶灌区的大体范围。”此外,《水经注》还记有“龟阴之田”,也是齐鲁两国相争夺的目标。“龟阴之田”,即龟山之北的产粮区,原本也属鲁国。《左传》说,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国归还鲁国的“龟阴之田”。对于“龟阴之田”的方位,《水经注》说,“天门下溪水”即今梳洗河,又名中溪,“其水自溪而东,浚波注壑,东南流,迳龟阴之田。龟山在博县北十五里”。古代的博县,治所在今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后旧县村。“龟阴之田”丰收时的美景,被称为“龟阴秋稼”,是泰安古八景之一。“龟阴之田”具体位置,是泰安市邱家店镇桂林官庄东南坡。

潍河流域,《水经注》记有三处农业灌溉工程。一处在潍河支流渠河上。渠河源于沂山之东,流经沂水县、安丘市、诸城市,最后流入峡山水库。渠河是如何演变形成的,端倪正来自《水经注》的记载。根据《水经注》,浯水和荆水是潍水西岸的两条支流,荆水在南,浯水在北;并且在浯水上,有“古堨”,可以拦截浯水,满溢出来的一部分浯水用来灌溉农田,多余的尾水则向南流,排入荆水,而浯水主流继续向东北流,汇入潍水。从中可以看出,浯水和荆水是相通的。清朝初年《读史方舆纪要》引用《三齐略记》说:“桓公堰浯水南入荆水,灌田数万顷”,认为“古堨”的形成时间,是在春秋齐桓公时期。《读史方舆纪要》还说:“今尚有余堰及稻田遗畛存焉。”这说明,直到清初还有残留的截水坝。而对于“古堨”的方位,清末《水经注疏》认为是“在今安丘县南”。现在的渠河,上半段是《水经注》中浯水的中上游,下半段是《水经注》中荆水的中下游,中间一段是“堰浯入荆”的水道;现在渠河的支流荆河,仅是《水经注》中荆水的上游。一处在潍河支流百尺河上。百尺河位于诸城市,《水经注》称其为密水,亦称百尺水,“古人堨以溉田数十顷。”一处在潍河干流上,《水经注》载,潍河在接纳百尺河后,又东北流,有故堰截断潍河,故堰宽六十许步,于潍河东岸开长渠引水,在高密县故城(今高密市井沟镇城后刘家庄村)南十里处,蓄积成塘,塘方二十余里,能溉田一顷许。陂水散流,下注夷安泽。夷安泽今已不存。

在城漷河、沭河支流浔河、淄河支流乌河上各记有一处农业灌溉工程。今城漷河,由主流城河和支流漷河汇合而成,源于平邑县,流经邹城市、山亭区、滕州市,于微山县留庄镇沙堤村流入昭阳湖,是一条独立入湖的河流。但在《水经注》时代,城河和漷河都是泗水的支流,并不相汇。今城河即《水经注》中的南梁水,今漷河即《水经注》中的漷水。《水经注》说,在南梁水主干上,分流出一股河道,西流经古沛郡公丘(滕州市姜屯镇滕国故城附近),并说“世以此水溉我良田,遂及百秭,故有两沟之名焉”。《水经注》记述漷水时,提到春秋鲁哀公二年,鲁国打败邾国,得到了邾国的漷东田及沂西田,“漷东田”即漷河以东的农田,“沂西田”即沂河以西的农田,具体包括哪些地方,还有待考证。沭河支流浔河,《水经注》称为浔水,有“旧堨以溉田,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淄河支流乌河,《水经注》称为时水,在时水两侧“有田引水,溉迹尚存”。淄河流域的引水灌溉,由来已久。更早时,成书于战国的《周礼》中说,淄水及其支流时水是古幽州的两大灌溉水源。《史记·河渠书》中所说的“东海引钜定”,其中的“钜定”即巨淀湖。而对于巨淀湖,《水经注》说,从巨淀湖流出的名为马车渎的河流,汇入了淄水。可以说,巨淀湖就是淄水流域的重要湖泊。元代《齐乘》说,清水泊就是古巨淀湖。至光绪时,《山东通志·舆图志》寿光地图上,仍标有清水泊,并注名为古巨淀湖。20世纪50年代后,清水泊逐渐消失。清水泊所在之地,20世纪70年代建成了双王城水库,双王城水库之北即清水泊农场。如今,扩建后的双王城水库,成为向胶东地区供水的调蓄水库。

《水经注》中记载的上述古堰,有的在《水经注》时就已经废坏,有的则在《水经注》以后的史籍中有所提及,如《太平御览》载潍河引河灌溉规模很大,“有稻田万顷”,并且“断水造鱼梁”,可谓稻鱼两获,以致“岁收亿万,世号万匹梁”。

随着历史的变迁,《水经注》中的古堰并没有幸存下来,至今尚不清楚其具体位置,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石红英)

联系方式:

邮箱:sdslxc@shandong.cn

电话:0531—66572192

新闻推荐

同一娃走失地点咋不同

消息在多个微信群里转发,警方表示未接到此类警情四岁宝宝找不到妈妈了,丢失位置在新纪元建材市场;安丘朋友们注意啦,...

安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听讲座防诈骗2018-06-25 03:07
猜你喜欢:
评论:(《水经注》中的山东农业灌溉工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