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新版的《鹿鼎记》。有不少人和我说怀着激动的心情点进去,又骂骂咧咧的退出来。因为编剧的魔改和演员的浮夸表演,短短五天时间,《鹿鼎记》(2020)豆瓣评分降至2.6。好片子惹人夸,烂片子同样也会引发不少质疑和热议。这不是就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了问题:新版《鹿鼎记》鳌拜家写成了鳌府。
并且不止是在新版的剧中,以前版本的《鹿鼎记》中也有部分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有观众可能会纳闷儿,这不是很正常嘛,大家都是这么用的,是哪里有问题呢?
大家第一个争议的点在于,应该要按照姓氏+府的形式。原因是鳌拜并不姓“鳌”。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好家伙,鳌拜的名字为瓜尔佳鳌拜。所以按照姓氏+府的模式来,就应该是“瓜尔佳府”。Emmmmm,总感觉听起来更加离谱了。好在满族习俗有“称名不举姓”的习惯。
意思就是叫人只叫名字,也甭管人家姓啥了。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和珅,被大家称作“和大人”,但是实际上,他姓钮钴禄。也没见人家门头的牌匾上写着“钮钴禄”呀。所以说“鳌大人”“鳌府”中的这个“鳌”字,是没得什么问题的。那么,问题就只能出在这个“府”字上了。我们平时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某大户人家的屋头挂着“某府”牌匾的镜头。一般都是为了彰显人物的身份。但是其实,历史上对于这方面的规矩,可是非常严格的。
就拿宋朝来说,《宋史·舆服志》记载:“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来说,可是容不得乱来的。
在清朝的王府建筑制度中,也有此类的规定。《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二“工部”中已有记载,对于亲王府制、世子府制、郡王府制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凡第宅公候以下至三品官“余各有禁,逾制者罪之”。
那么鳌拜的家如果不叫“府”,那到底应该叫啥呢?这还得从他的爵位说起。根据《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二封建考七:“一等阿思哈尼哈畨苏黒满洲镶黄旗人一等超武公鳌拜……”可以看到鳌拜当时的爵位为公爵。(前缀的“超武”是雍正给予复爵的时候加的“封号”。)
而在《鹿鼎记》时期(康熙在位时代),关于鳌拜的记载:“上(康熙)亲政,加一等公,其子纳穆福袭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师,纳穆福加太子少师。鳌拜益专恣。”(《清史稿》通考卷二百五十二封建考七)也显示鳌拜的爵位就是一等公。新版《鹿鼎记》鳌拜
在清朝,府是只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主、镇国公与辅国公才可以用的。鳌拜的爵位不在上述之列,所以“府”这个字放在当时来说,鳌拜是不能用滴。
至于鳌拜这些被封爵的达官显贵,或者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这些人,他们的住宅只能称为“宅”或者“第”。所以鳌拜的宅邸叫“鳌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破案了破案了!
特别声明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
乔治忠, 王鸿雁. 清代官修史书与《大清会典事例》[J]. 史学史研究, 1997(3):61-67.
图片来源于:
Google、bing图片
更新时间:每周一、三、五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
本文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
如对本文有所意见或发现错误欢迎指正
原标题:《新版《鹿鼎记》引热议,而我关心的却是这个……》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原创Amo知微数据收录于话题#舆情164#影视娱乐7911月15日晚,由张一山、唐艺昕主演的电视剧《鹿鼎记》在央视八套和爱奇艺、...